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南方周末》的“美容师”周一萍

Admin |原作者: 银川日报|来自: 美编之家 2013-2-1 16:08 1223 0

【摘要】: 在《南方周末》工作的人,喜欢把自己叫做“南周人”,像我们划定归属时称自己“宁夏人”“银川人”一样。“南周人”三个字,体现了供职于《南方周末》这样一批人对这个集体的荣誉感、热爱感。周一萍就是一个在《南方 ...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简介:
    周一萍,女,1972年出生,银川人,《南方周末》版式总监。 
    曾就读于银川六中,银川十中,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专业。1998年底进入杭州《都市快报》任美术编辑。2000年7月到广州《南方周末》报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次年1月成为《南方周末》的版式总监至今。 
    期间曾参与了内地一些报刊杂志如《兰州晚报》《青年时报》《福州晚报》《东方今报》《山西青年报》《皮界》《看天下》《义乌商报》的版面设计策划。时常受邀参讲由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美编之家专业网站等单位主办的各种媒体传播研讨会。多幅图形入选《20年中国报刊设计》一书,成为该书入选图形最多的一位设计师。


    在《南方周末》工作的人,喜欢把自己叫做“南周人”,像我们划定归属时称自己“宁夏人”“银川人”一样。“南周人”三个字,体现了供职于《南方周末》这样一批人对这个集体的荣誉感、热爱感。周一萍就是一个在《南方周末》工作了13年的银川人,即便其所担任的版式总监一职在报社已相当于副总编辑的高位,她仍旧只自称“南周人”。

    “误打误撞”进入“南周”

    按道理,周一萍在大学时所学的包装设计专业和报纸似乎并不特别搭接,人们也会想象,二十六七岁就开始在中国一流媒体做版式总监的她,应该是对报纸有了深刻理解与事业目标后才投入这个行业吧?其实周一萍踏入媒体的原因,却是因为“误打误撞”和“运气不错”。 

    1997年,周一萍从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广告公司任职,虽然专业对口,但是她始终觉得憋屈和找不到方向。一年后,周一萍辞职,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当时正逢杭州《都市快报》筹建,一位朋友告诉了周一萍这个消息,建议她去试一试,因为“女孩儿在媒体还是比较稳定和体面的”,这“误打误撞”的一试,周一萍就成了《都市快报》当时仅有的两三个美编中的一个——那时候中国的报纸,很多还停留在编辑画版样、排版,连组版编辑都没有的年代;而那时候的周一萍对报纸也没什么具体的概念,也时常闹出搞不清分栏、划线、字号的笑话。以致后来周一萍当年的一位同事在博客里提到她“当年在《快报》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姑娘,后来却成了《南方周末》的版式总监。” 

    1998年,那样一份开始强调版式语言的新媒体,给了周一萍最初的启蒙,也让她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及“伯乐”,被称为著名的报纸设计大师、国内报纸职业改版第一人的王道坤。2000年,王道坤调往《南方周末》,当年7月在他转往其他媒体前推荐周一萍进了《南方周末》。

    北方人?南方人?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周一萍的声音带着江南女子的柔婉,长相也有些像南方人,让初接触她的人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个南方人”,很难想象她是在地处西北的银川出生长大的。这个祖籍浙江湖州的“支宁二代”吸收了父母江南血统中的精细,又集纳了生长地宁夏的大气、豪爽——“在南方人眼里我是北方人,北方人眼里我是南方人,我自己看是南北特性兼有吧。” 

    这样的性格,也在她的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编辑的工作,首先要你特别精细,比方说现在让我看一个版样,两条线拉大了只有0.25㎝的差距,我都能看出来。”这样细微的区别,读者谁会留意?但往往是这些细微的改动,让《南方周末》的版面像一位大家闺秀,既有素面朝天、落落大方的气质,又注重自己通体的每个细微处。为本期报道的完成,记者特意找出10多年来的《南方周末》,细心发现它一路走来的风格变化,但其中内蕴的素朴、简洁、大方但又讲究版面美学和新闻结合的气质没变,或者,这种气质中,就暗含着周一萍的那种风格和气质吧!

    《南方周末》的版面“美容师”

    周一萍到《南方周末》任职的时候,首先遇到了一个新颖、时尚但又充满挑战的称谓——“版式总监”。在新闻同行看来,这是一个很新鲜、很时髦的称谓,但又有几家报纸在当时能真正理解它的作用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呢?挑起这幅重担的则是周一萍。当时,《南方周末》的版式设计、效果制作等,只有周一萍一个人在做。她逐步地集中研究设计一些版面,与相应的编辑进行耐心地沟通,渐渐地摸索并形成了一个在国内媒体独树一帜的“南周”版面风格。在这种风格的打造过程中,她和大多数编辑之间建立起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关系,甚至很多时候编辑愿意按照她的设计形式“填空”——常规报纸设计都是根据内容设立版式,而这种模式在时下的中国报纸中依然大面积流行着。 

    “通常我和编辑们在一起开选题会,我会根据他们的策划给出版式建议,或者从读者阅读的愉悦感方面对内容的分块设置提出建议。”周一萍给自己的定位首先是“南周人”,然后是美术编辑,最后才是版式总监。“没有各司其政的顾虑,‘南周人’首先是想要报纸好,所以群策群力,没有职位之分;美编是做版式总监的基础,到现在多数重点深度报道仍旧是我亲自做,即便不是我做的版,也要亲眼看了、亲手改了才放心。” 

    周一萍性格里大气、明朗的一面,使她追求庄重、简洁、大气的视觉设计风格,也使得《南方周末》在经历了数次改版后无论在内容还是版式方面始终站在中国纸媒的最前端。 

    2002年改版时,为了把南方周末的爱心、正义、良知的定位和内涵通过一种痕迹、一种印证的符号表达出来,周一萍选择了”印章“,也称之为”印信“,最富于中国传统的形式,并选用具有深邃、内涵、思索、智慧的特性——深红。这一设计,因为大气、庄重且富有内涵,后来被很多媒体效仿。

    13年13年,深植体内的“南周精神”

    时间跳入2013年的时候,周一萍在《南方周末》工作已经第13个年头了,周一萍伴随着《南方周末》一起经历了人生的很多个重要的时期。13年的时间,“南周”对周一萍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南周人”常常强调的“南周精神”又是什么? 

    周一萍说:“我给你讲几个细节吧。”2001年,周一萍曾辞去《南方周末》版式总监的职位,就任浙江《青年时报》版式总监,用了两个月建立了美术编辑团队,“《青年时报》一炮打响,那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日子。”但是,那段日子,她的脑海里满是“南周”的影子,就像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外面的新鲜感过去了才发现家的温馨,仅仅两个月后,她重回“南周”。 

    《南方周末》每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聚会,很多已经离开“南周”,分散在全国各地工作生活的人,常会在这时候回到广州,与昔日同事一聚。“有时候我们也会选择一起去旅行,在旅途中谈人生、谈理想、谈风花雪月,然后抱着吉他合唱罗大佑的歌。” 

    采访结束的时间到了,最后,周一萍点开了一首同事用汪峰的《北京北京》改编的《南周南周》,歌里唱:“当我走在凌晨的广州大道,我的心似乎从不能平静……让我们在挣扎中彼此告慰和拥抱,总够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在这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这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周一萍说年会上同事唱这首歌时,台下很多人都是含着泪听完的,周一萍说:“这是一群有理想的人,在一起成长、一起爱、一起痛、一起忧、一起喜……这些是无论走到哪,都是无法割舍的。”

    本报记者 张晓雪

热门图片
  • 《深圳商报》今日改版:奋力打造与城市地位
  • 把300万纸币给切碎,办个展览而已,艺术家
  • 翁源兰花Logo设计全球征集大赛正式开启,总
  • 《世界The World》12月28日在33空间开幕
  • 《合肥地铁报》12月26日创刊,精选版面欣赏

    手机版|关于本站|粤ICP备16010423号

GMT+8, 2024-4-19 17:45 , Processed in 0.090365 second(s), 10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