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美国报纸板块及内容设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4 0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辜晓进 &nbsp; &nbsp;出处:新闻记者<br>
<br>
  一、报纸板块化的好处<br>
<br>
  美国的报纸从大小尺寸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开大报,美国人称“大开本报纸”(Broadsheet);另一种是4开小报(Tabloid)。这种尺寸上的区分,并不等同于报纸规模上的划分。小型报社可以办对开日报,而大型报社也可以4开报纸为主。如发行量在全美排行第六的纽约《每日新闻》就是4开报纸,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一家在纽约具有很大影响的权威日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该报的发行量一度超过240万份,居全国之首,远远超过《纽约时报》等著名报纸。在美国拥有100多家报纸的霍林格集团,也以著名的《芝加哥太阳—时报》为旗舰。4开日报通常分为一至两叠出售,而对开报纸则普遍分为三至四叠出售,星期天刊分叠更多。美国大型日报这种多个分叠,被美国人称为“部分”(Section),而中国同行则习惯称其为“板块”。<br>
<br>
  板块的形成,起初是出于印刷的需要。早期美国报纸的页数不多,一般只有两个版,分别印在两张纸上(如笔者在《纽约邮报》看到的1801年该报创刊号),但到1906年,城市日报的平均页数就达到了12版,20年后达到36版。沿着这一快速发展的轨迹,报纸内容的膨胀终于超过了印刷机器的印刷极限,不得不将整个报纸分解为若干叠,分次印刷或多台机器同时印刷。这一现象各国都有,如《深圳特区报》过去从德国进口的轮转印刷机,一次最多只能印12版,1995年启用从美国引进的新型高斯轮转印刷机后,一次印刷的最大容量增至36版。再如现在美国的大型日报每日页码普遍接近100版,星期天版常在200至300版,目前任何印刷机器都不可能一次过印刷这些报纸。分叠印刷后的报纸,已来不及完全插成一叠报纸,只能叠加起来出售,于是便要求内容按不同主题相对集中,编成A、B、C、D,且按时效性的不同划分先后印刷时间,报纸的板块化特征就此形成。<br>
<br>
  后来美国的报人发现,报纸板块化益处颇多,笔者归纳起来大约有四点:<br>
<br>
  一是有利于报纸科学地划分内容。将新闻、专业内容、副刊内容、广告等刊于各个不同板块,不仅条理清晰、管理方便,也使报纸各部分内容更具有逻辑联系。<br>
<br>
  二是有利于报纸突出相关内容。几个板块就多出几个头版,使报纸内更多重要内容跃然纸面,以免深藏内部而难以被发觉。于是,许多报纸将板块人为多次分割,使板块增多,如中国现在一些报纸本来页码就不多,划分板块与印刷条件无关。<br>
<br>
  三是有利于吸引广告。报纸各板块的封面封底,既可突出新闻内容,也可扩大广告效果,因此广告商都喜欢到各板块的头版去做广告,报纸也因此将这些广告价格提高,可谓皆大欢喜。<br>
<br>
  四是方便读者阅读。报纸内容分类因板块而更加清晰,令读者轻易即可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笔者见美国有些读者为集中精力读主要内容,在报摊上买到报纸即从中取出一叠,其余立刻扔掉,完全不看),同时也减轻读者一次阅读的负担(读者无需将厚厚一摞报纸费力拿在手中,只消搁在一边,逐叠取阅)。<br>
<br>
  二、典型报纸的板块设置<br>
<br>
  美国报纸板块的多寡,与报社的规模成正比。就平日刊而言,一般来说,中小城市的日报分2至3个板块(但也有例外,《华尔街日报》作为一家全国性大报,其星期一至星期四的报纸也是3个板块,这是因为该报以财经类内容为主,很少副刊。不过该报总编辑斯泰格尔告诉笔者说,他们正酝酿增加内容,将每天的报纸扩为4个板块);大城市报纸4至5个板块;而像《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这两家编辑部员工超千人的“巨无霸”报纸都在6个板块左右。各报星期天刊的板块则普遍大大增加,10个板块左右的报纸比比皆是,两个“巨无霸”则在14个板块以上。<br>
<br>
  但无论有多少板块,前面3至4个基本板块却大同小异:A叠为新闻板块,包括要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有的还将本州新闻放在这一叠)和社论评论版;B叠为本市新闻板块,包括本市新闻、地方新闻和体育新闻(有的报纸将体育新闻分出另立板块,如《洛杉矶时报》);C叠为财经新闻板块,包括证券和与经济有关的专版(如高科技、IT等);D叠为副刊,包括“生活”、“时尚”、艺术、影视介绍等副刊和专版。有的大型日报因分类广告太多而常常将这些广告单独成块,于是又多出一叠,如《芝加哥论坛报》的分类广告就一贯自成一体。少数大报的板块多达6个以上,通常也是副刊的延伸,如《纽约时报》平日刊后面板块就有艺术、家居、电子等,该报将财经板块中的“世界经济”抽出单独成块,也增加了板块的数量,这也是为了突出国际财经的份量。<br>
<br>
  下面选择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报纸各一份,看看其平日刊(周一至周五)各板块的具体内容。<br>
<br>
  《今日美国》(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笔者访问该报的当天为2001年11月29日,星期四,当日该报80页,分为5个板块):A叠(新闻板块)——共18版,分别为要闻版、“反恐之战”专题新闻版、国内新闻版、国际新闻版、今日论点版(社论评论版)、气象版及广告若干;B叠(财经板块)——共12版,分别为财经新闻和股市、期货、基金等证券行情及分析,广告若干;C叠(体育板块)——共12版,按体育运动门类及几大全国性赛事分类,广告若干;D叠(生活板块)——共18版,分别为E世界、娱乐、人物及书评、影视等专版,广告若干;另有一叠为广告,共20版,全部彩色。<br>
<br>
  《底特律新闻报》(曾经是全国10大报纸之一,笔者访问该报的当天为2001年8月16日,星期四,当日该报64版,分为6个板块,显然在有意识地扩大板块效应):A叠(新闻板块)——共14版,分别为要闻、国内国际新闻、地区新闻、社论、评论等,广告若干;B叠(经济板块)——共8版,分别为本州经济、本市经济、E技术、国内国际经济、证券行情,广告若干;C叠(分类广告)——共10版;D叠(本市新闻)——共14版,包括本市要闻、地区新闻、底特律新闻、密歇根新闻、天气等,广告若干;E叠(副刊)——共8版,包括电影指南、网络世界、校园、电视节目、各类文化娱乐活动预告等,广告若干;F叠(体育)——共10版,包括重要体育赛事、摩托运动、大学橄榄球、棒球及卡通画等,广告若干。<br>
<br>
  三、内容丰富多彩<br>
<br>
  与中国报纸相比,美国报纸的内容更丰富、更宽广、更深厚、更活泼。这也是美国报纸广受欢迎、在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仍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br>
<br>
  就新闻而言,美国的报纸不放过一切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并喜欢描述细节,以充分满足读者的知情欲望。遇有重大新闻,各报反映迅速,立刻调整出大量版面(这在我们的报纸运作中是很困难的)进行充分的报道。“9.11”事件之后,各大报更是每天辟出一叠新板块,洋洋十数页,连续数月每日编发,如《纽约时报》的“民族面临挑战”、《洛杉矶时报》的“反击恐怖”及《华盛顿邮报》的“反恐战争”等。《华尔街日报》是美国所有日报中面孔最死板、内容最严肃的报纸,迄今在一版仍保持严格的6栏分割,标题字很小,且所有版面不用新闻照片,该报甚至不设摄影部,更没有摄影记者。但该报每天都在头版第六栏(即左边第一栏)刊登一篇一千多字的特稿,从极普通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新闻价值的事情入手,以小见大地反映当前经济状况,颇有可读性。如去年7月19日笔者首次购买该报,即见头版的特稿报道纽约市一位写字楼里的女清洁工,正为家中一大堆帐单发愁。原来,她已无力付清这些帐单,因为尽管纽约去年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小时5.5美元,她仍然无法维持一家的基本生活费用。而20年前她干同样的活,最低工资每小时仅4.5美元,却活得比现在好,从未发生付不起帐单的事。报纸绘声绘色,借此平凡故事反映社会公众及部分官员对新公布的纽约最低工资标准的担忧。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选择新闻方式,使《华尔街日报》头版第六栏成为社会公认的名牌专栏。《今日美国》体育板块的头版,在刊登体育要闻的同时,每天开辟“今日快镜”专栏,刊登体育界的一些内幕新闻,很引人入胜。如去年11月29日就在该专栏刊出2001年全国单项赛事挣钱最多的5名运动员及其近况。<br>
<br>
  一些地方报纸对交通事故之类常见新闻也尽量作详细报道,诸如事故原因(事故过程)、遇难者身世、目击者叙述、对当事人及城市环境的影响等。这类详细报道,并不渲染血腥场面,而是企图令读者从具体的事件感受中获得教训和启迪,新闻界公认其社会效果是好的。去年秋天,前总统克林顿在长岛新居的爱犬被一位女中学生开车轧死,弄得克氏夫妇非常伤心,警方却判定责任在狗(未经主人管束擅自上街)。报纸通过很多细节和当事人的现身说法,描述那位女孩子如何爱狗,如何痛心,事故将给她带来终生遗憾云云,使这样一个爱狗社会的公众多少原谅了肇事者的鲁莽。报纸这样做,既吸引了读者,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正由于很多新闻包括了引人入胜的具体情节,所以美国报纸上的新闻稿都较长(《今日美国》例外),500字以下的稿件很少,这和我们提倡的短新闻完全不同。如《纽约时报》头版的所有稿件都需转版,四五千字的新闻比比皆是。但美国报纸新闻“长”的前提是读者必须感兴趣,所谓有话即长。需要说明的是,与美国所有免费电视节目一样,美国各地的主流报纸并不追求低级趣味,色情、凶杀、暴力等新闻的细节描写为绝大多数主流日报所不容。<br>
<br>
  最能说明美国报纸选题多样化的事例,是对讣闻的报道。在中国,只有那些高级官员或名人去世的消息,才会见诸报端,而且报道往往千篇一律,按官阶大小决定篇幅。美国报纸则普遍对讣闻报道给予高度重视,去世者不论是百岁老人、乐于助人的鞋匠、立过战功的退伍老兵,还是断案经验丰富的法官、肥皂剧的创始人、献身动物保护的科学家,只要其一生有特色、有亮点,都可予以报道。很多日报每天都有至少一个版报道此类新闻,各报都配备专门报道讣闻的记者,《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大报分别配有5名和4名讣闻记者。起初笔者对此还不太理解,与《纽约时报》总编辑豪威尔.雷恩斯第一次交谈,就曾涉及这一话题。他认为,讣闻是十分重要的新闻,很多人的一生丰富多彩,但直到去世仍知者甚少,其经历也永远消失了,这对死者本人和读者都是不公平的。读者从这些有趣的人生经历读到的并不仅仅是眼泪,更多的是欢乐,他们为自己身边曾经有过如此动人的生命而感到欣慰。后来,在阅读了许多讣闻报道后,笔者已完全赞成豪威尔的观点。事实上,《纽约时报》在讣闻报道上做得是十分出色的。在纽约期间,恰逢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不幸病逝,该报用了4个整版报道他的光彩人生,读者甚众。该报著名讣闻记者罗伯特.托马斯5年间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死亡报道,并因此获得普利策奖。在他的笔下,有在越战期间当街枪毙越共俘虏(当时情景被记者拍下刊于美国各报头版,促进了战争的早日结束)而遭到广泛谴责、一生郁郁寡欢的退役将军,有活到82岁的美国邮政编码的推行者,还有一生酷爱宠物的六合彩大奖得主。可惜他也于2000年1月8日撒手人寰,享年仅60岁,迄今还有不少读者因不能再读到他的讣闻报道而遗憾。<br>&nbsp;<br>&nbsp;<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本站|粤ICP备16010423号

GMT+8, 2024-4-19 07:26 , Processed in 0.177130 second(s), 8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