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从我国报纸上的天气预报版看媒体的受众服务意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0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R][TD]
从我国报纸上的天气预报版看媒体的受众服务意识[/ALIGN]
http://www.cjr.com.cn [/SIZE]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COLOR] [/SIZE]



[/TD][/TR][TR][TD]  目前,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天气和气候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使得天气预报节目不断升温。由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完成的“2002年全国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天气预报”高居收看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的首位。可见,天气资讯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作为“以受者为本”的现代媒体当然不能忽略受众这一需求。美国传媒界认为,天气情况是受众每天最需要获得的基本信息之一,传媒不提供,便是失职。

  在报纸上推出专版刊登天气预报,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报纸《今日美国报》(USA TODAY)。在这之前,天气预报在美国报纸上还微不足道,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是从美联社和合众社接受天气预报,并刊登在不显眼的位置上。1982年《今日美国报》首创天气彩版,每天不仅在头版固定位置刊登有天气简况,还在新闻板块的某固定版面用半个版至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本地、全国、全世界主要城市未来五天的天气预报,同时附有气象、海浪等天气图,并用地图将各主要城市天气标识出来,有的还有气象专家的分析。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也随时报道世界热点新闻地区的天气。《今日美国报》的天气专版一经推出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并很快在美国报业普及开来。如今,在美国报业,无论是严肃性大报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还是地方小报,都开辟了丰富多彩的天气预报专版。

  当然,较为发达的美国报业,之所以如此重视天气预报,是与其报纸间激烈的竞争有关。现代报纸要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赢得读者,具有强烈的读者服务意识,刊登一切适宜读者并为其需要的信息。而作为人们每天必看的天气预报,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报纸若能真正从读者出发,本着为读者服务的传播理念,拓展天气预报节目,让读者感到接近性、亲切感,从而能吸引住受众,扩大报纸的影响。

  相对而言,目前我国的报业正处于转型期,由原来的传统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传播理念也正由原来的“以传者本位”向“以受者本位”转变。那么,我国报纸对于天气资讯的关注程度如何?是否有强烈的受众服务意识呢?我们先看一下目前几类报纸刊登天气资讯的情况和特点:

  ——三大中央级党报中,只有《人民日报》每天在第一、四版刊登天气预报,其中在第一版的报头刊登北京地区天气预报;第四版用近1/8的版面刊登全国天气预报、全国部分景区气象预报以及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使用有彩色的地图和表格。而《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却无任何关于今明两日的天气预报信息。

  ——31家省级机关报,除《广州日报》外,均无天气预报专版。而《河北日报》、《辽宁日报》、《重庆日报》、《新疆日报》等省级机关报,竟然没有刊登任何天气预报信息。而其他的省级机关报对天气预报的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够,基本上延续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报纸对于天气预报的做法,它们通常的做法是,每天只在头版的报头或报尾,用30多个字报道当天的天气简况(温度、风向等),字体小,所占版面空间也很小,不显眼。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锐意改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广州日报》,对天气预报的报道,模仿美国报纸的做法,走在其他机关报的前面。它通常是在头版报头位置刊登广州市的天气预报;在内页有天气预报固定版面,天气预报信息占整版的近3/5,并用彩图或表格标出国内城市天气、世界城市天气、广东24个城市的天气、未来两天的天气,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指数如空气质量指数、紫外线指数、火险指数、中暑指数等,开辟“特别提醒”小栏目。总体上,对天气预报做得比较细致和人性化。

  ——我国的都市报一般比较重视天气预报的报道,与美国报纸的做法接近,大多都市报推出了天气预报彩色版,用半个版至一个整版报道天气预报。报道的内容不仅有传统上的气温、阴晴、风力等基本天气状况,还提供大容量的具体信息,如紫外线强度、舒适度、登山指数、穿衣指数、供暖指数……增添了许多新的生活气象服务信息。

  以北京地区的六大都市报为例,即《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新京报》和《北京娱乐信报》,除《北京晨报》、《信报》外,其余四家报纸对天气预报报道都作的较好,有以下几个共性:

  1. 重视读者需求,开辟天气预报版。作为一家为市民生活服务的报纸,这几家报纸都具有较强的读者服务意识,开辟天气预报版,为市民出行与生活服务。

  2. 版面形式活泼,天气信息栏目化。天气彩色版开辟多个固定栏目,做到天气信息栏目化。如《京华时报》的“温馨提示”“本周天气特点”,《新京报》的“气象天使建议”“今日节气”等。另外,多使用视觉元素,如表格,彩图,气象小图标等,使得版面活泼。

  3. 内容丰富,信息全面。相对于传统上的“晴转多云,20℃-30℃”式的天气预报,这几家报纸充分利用气象资源,气象信息涉及面广。不仅预报本地天气情况、国内主要景区天气情况、世界主要城市天气情况,甚至全国一周天气预报,还列有各种各样的指数,如相对湿度、污染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风寒指数(感冒指数)、舒适度指数、晾晒指数、紫外线指数、行车指数、洗车指数、下班天气、明日晨练指数等。另外,还有关于天气现象的热门话题报道,例如今年高考期间《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都有关于高考期间天气的消息报道,不仅有天气情况的介绍,还对考生在此天气状况下的学习及生活提出了建议。

  4. 天气节目有亲和力和服务性,贴近读者和生活。天气预报的宗旨在于对人们的生活安排加以指导,以消除由于无知所带来的负效应。因此这几家都市报在预报中并未只是用冷冰冰的图和数字告诉受众天气如何,而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比如,在各种指数的预报中,除了附有指数级别外,还报有诸如“紫外线:紫外线强度强,建议佩带墨镜”,“晾晒指数:光照充足,万里无云,气温较高,极适宜晾晒”“穿衣指数:天气较热,建议穿短裙、短裤”,“感冒指数:属于易发期,气温下降,天气转凉,较易感冒”等等。

  ——与农村相关的报纸中,如《农业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基本上都没有刊登天气预报。一些报纸的农村周刊,也无天气预报。

  ——行业报,如《科技日报》《法制日报》等,基本上也没有刊登天气预报。甚至对于那些其目标读者较关注天气预报的报纸,也未能在其版面上对天气预报给予任何关注。如《中国旅游报》在2004年6月2日所出的40个版中近30个版面是广告版,然而,天气信息在版面上却无半点立足之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报业处于转型期,各类报纸对于天气预报的重视程度不一。传统体制下的媒体,包括机关报,行业报,刊登的天气资讯少,气象服务意识较差,很多报纸对读者这一需求并不重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大多开办天气预报版,有更高科技含量、更丰富内容的天气预报信息,在预报水平提高的同时,公众气象服务的内容也不断拓展,为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当然,天气预报节目的可拓展性很强。目前很多气象资源还未开发,报纸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读者群开辟自己的天气预报版。

  1. 在报道天气信息时,要综合考虑报纸覆盖下的地域情况,经济形态和受众构成状况。例如,面向城市服务的报纸,强调的是方便本地市民的生活生产和出行;面对农村服务的报纸,即使传递农业气象信息,从气象的角度为日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朋友生活服务;面对沿海城市服务的报纸,要预报相关的潮汐、风速、海浪等信息;作为旅游类的报纸着重报道的是旅游景点的天气情况以及出行天气参考方面的信息;面向污染严重城市的报纸,可详细提供空气中的烟雾及臭氧含量的数据。

  2.结合季节和气候变化,介绍读者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并提供相应的建议与参考。例如,高温天气时,如何从衣食住行各方面科学避暑;春秋季节的低温天气和“倒春寒”等天气如何做到防寒保暖;洪涝灾害期,要提供预警机制;阴雨天气如何对付身体的酸疼;强烈的阳光下如何护肤;干燥的空气中如何防治火灾;大雾天气如何安排出行等等。另外,对于出现的天文奇观,如日全食、月全食等都可详细介绍。

  3.开辟多种多样的栏目,开展气象科普。将天气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开设丰富多彩的专题节目,例如,气象与健康,气节和传统节日、气象词典、气象景观、气象话题、气象知识、气象与生活、气象与人类生存环境、气象科技发展、天气气候述评等。

  4.根据热点新闻或突发性事件,及时开辟相关的天气预报专题。这在“假期气象报道”、“高考天气专辑”、体育赛事以及某些时令节气等专题性报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对于某些着重报道国际新闻的报纸,也可模仿美国报纸,随时报道世界热点新闻地区的天气。

  5.预报要准确、科学,“翻译”简化。天气预报中有很多专业性的数据和指数,这需要报纸做好“翻译”工作,从读者的角度进行解读。

  总之,随着我国报业的越来越市场化,读者成为报纸的生命线,天气预报也要从“一切为受众服务”这一理念出发,不断完善自己,就会有更多的报纸不惜以更多的版面投入到天气预报中。

  当然,如此丰富多彩的天气版并非报纸独家所能完成。在美国,报社根本没有参与天气预报上数据的收集以及天气地图、表格的制作,天气版大部分的工作是由专业的天气预报及咨询公司完成的。随着我国科学实力的提高以及越来越细化的分工,我国的报纸的天气版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现代气息。

  参考文献:1.《走进美国大报》,辜晓进,南方日报出版社。
       2.《随天气变化——美国报纸天气预报版的新面孔》,孙镜,《中国记者》2000年第9期。
  

[B]来源:[/B]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B]作者:[/B]吕玉敏 [B]编辑:[/B]陈惠娟  7/5/2004

[/ALIGN][/TD][/TR]
发表于 2008-3-4 10: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过去了,我国还只是都市报在做气象新闻方面的探索哦。
发表于 2009-9-4 23: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角度很新,值得关注,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本站|粤ICP备16010423号

GMT+8, 2024-3-29 15:02 , Processed in 0.164131 second(s), 9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