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何力:报纸的艰难时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3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nbsp;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 何力 &nbsp; 2006-1-2 10:25:11 &nbsp;<br>
-------------------------------------------------------------------------------- &nbsp; &nbsp;<br>&nbsp; &nbsp; &nbsp;&nbsp; 告别2005年,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教授菲利普·迈尔可能把全世界报纸从业者的心情都搞坏了。<br>&nbsp; &nbsp; &nbsp;&nbsp; 他的那个耸人听闻的预测在纸媒圈子里到处传播:“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没有人会傻到把迈尔的话当真,但其中的意思又不言自明:我们这些做报纸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br>&nbsp; &nbsp; &nbsp;&nbsp; 美国报业协会2005年11月7日统计的结果显示,美国主要报纸2005年4至9月的日平均发行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又减少了2.6%。事实上,这样的“阴跌”已持续多年。更令人忧虑的是年轻一代对报纸的兴趣也正在下降(也有人说,相对于娱乐与生活信息,年轻一代对所有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都不太痴迷)。<br>&nbsp; &nbsp; 身处新兴市场的中国报纸,在过去的一年也感到了某种趋势性的变化。我的同行们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们的忧虑,有人说,2005年是标志性的一年,是互联网与报纸关系的转折年——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更直接的是:报纸走向衰落的标志性一年。<br>&nbsp; &nbsp; 导致这一幕发生的原因比较一致的指向互联网,尽管还有其它因素。<br>&nbsp; &nbsp; 不过也有人说,中国的报纸业不发达,城市化程度不高,报纸受互联网的影响也会比美国小。谁知道呢,你也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国报纸的相对弱小,所以在网络面前更显脆弱。<br>&nbsp; &nbsp; 有悲观的声音,也有继续保持乐观的,比如《亚洲华尔街日报》的年轻主编蔡翔祁,他说:我不认为网络对纸媒的冲击不可抵抗。虽然信息渠道急速增加,电视、互联网以及博客给报纸造成冲击,但这些信息爆炸的结果只会令精英媒体升值,而不是贬值。但愿。<br>&nbsp; &nbsp; 说到底,互联网是围绕信息技术的一场革命。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长,但千百万年来信息传递的规模、速度和形态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如果说电报、电话解决了信息传递的速度问题,但是规模、信息形态和储存问题没有解决,电报要言简意赅,电话不是文字,真正解决信息传递的速度、规模、形态和储存问题的就是互联网。<br>&nbsp; &nbsp; 网上的信息越来越多,当有一天网络上传播的信息量超过平面媒体的时候,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开始改变,进而影响到生活方式的改变——平衡渐渐失去。<br>&nbsp; &nbsp; 天平为什么向互联网倾斜,这是个经济问题。简单说就是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效率更高,边际成本更低。与纸媒相比,在信息传播的生产要素上,互联网用新的技术要素代替了旧的,在经济学上叫“边际技术替代率”,即用一种生产要素替代另一种生产要素技术上的比例。纸是一个物理形态,只要是物理形态,它的传递、复制、扩散就需要人力物力,我们干这行的把该工作称之为“发行”——苦不堪言啊。而电子形态信息的传递、复制、扩散,明显边际成本更低。<br>&nbsp; &nbsp; 为什么杂志贵、报纸便宜,其中一个原因是新闻纸比铜版纸便宜。所以我们把“易碎”的新闻印在新闻纸上,把更精美的文字和图片留给铜版纸。前者的内容更大众化,报纸成为大众媒体。但是,相对于网络而言,报纸变成了“昂贵”的介质,报纸的大众特性被互联网侵蚀。既然作为新闻载体的“纸”相对贵了,所以请好多人采写一般性信息并印在“纸”上的商业模式必然面临挑战。<br>&nbsp; &nbsp; 怎么办?要么降低成本,减少采编人员,面向特定人群(比如上班族)、特定时间(上下班时间)、特定场所(地铁等),使更廉价甚至免费报纸的商业模式能够成立(已有成功先例);要么使印在纸上的内容更有价值。显然,我们的报纸是在走第二条道路——印在纸上的文字不能再是简单的信息,而必须是包含了信息的同时又比这个层次更高的内容(比如分析、评论、研究、预测等)。是更有竞争力的内容。<br>&nbsp; &nbsp; 当照相机发明之后,很多人预言说画家要失业了,因为那时人们留下影像要靠画家去画。我猜想,照相机发明之后全世界的画家肯定减少了,但是留下的是真正的画家,是艺术家了。所以照相术带来的不是“画家”的消亡,而是“画匠”的消亡。没准互联网带来的也不是报纸的全部消亡,而是作为“画匠”的报纸的消亡,这就意味着报纸有一天或许是艺术品——视报纸为“匠术”的人失业了,把报纸当成艺术的人活了下来,就像今天的画家。<br>&nbsp; &nbsp; 也许,互联网和报纸之间,与当初由于有了蒸汽机车,马车工人下岗的本质是一样的。相对马车,蒸汽机是进步的,但相对于蒸汽机,燃气机又是进步的。<br>&nbsp; &nbsp; 所以,所有从事内容和信息服务业的人们在这个大的产业链条上,做电视、做报纸、做唱片、做电影,包括做网络,我们这些产业链上的蚂蚱,恐怕都要在不断进步的新的技术平台上想办法找到结合点和突破口,否则迟早会面临危机或被淘汰。<br>&nbsp; &nbsp; 预知未来需要天才,我们大多数人要看到平衡点到来才能有反应。危机也好,挑战也罢,任何时代都有,操心的东西不一样。人类就智慧而言究竟有没有进步我有点怀疑:最近看宋词,实在是太精美了,今人写不出。不是今人智慧差了,而是我们把时间都花在上网上了;宋人同样也不比今人差,但他们没有网,于是把功夫都花在填词上了。<br>&nbsp; &nbsp; 不要轻易做终极思考,因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指的就是终极思考——报纸究竟会不会消亡,这个“终极”问题在操作层面是个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办报,办好报。<br>&nbsp;<br>&nbsp;<br>
发表于 2006-1-4 0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br>
<br>
媒体今年可能要有动荡。
发表于 2006-1-5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解独到,但报纸有其他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也许信息的传播途径增加会促使报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发表于 2006-1-5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网络的可信度值得怀疑,又有些随意,慢慢来吧.报纸还是好东西.
发表于 2006-1-18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报纸或者说纸媒体也有其优势!当信息爆炸的时代来临,受众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有些茫然,有些手足无措,所以只好在网上“浪费”时间了,如同:今人写不出精美的宋词,不是今人智慧差了,而是我们把时间都花在上网上了;宋人同样也不比今人差,但他们没有网,于是把功夫都花在填词上了。究其原因:是受众要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很难,而且对自己的综合修为有用信息更难!举个简单的例子:将10克黄金掺杂在50斤的沙土里,让你去筛、去淘、去费尽心力;或者将5克黄金直接了当,清清楚楚给你.这两种选择恐怕后者让人觉得舒服些.而且如果找金的周期再频繁与持久一些,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br>&nbsp; &nbsp; 然而,纸媒体往往凝聚了编辑们的思维、智慧,给读者的是提练之后的金子。网络为了点击率,为了受众面的宽泛,往往需要更加丰富的资讯充斥门面,点击率就是所谓“眼球经济”,是网络的生存之本。这就导致了网络媒体不够专一、不够“专业”,受众在访问时往往仅仅停留了更快的获取某些方面的信息,或者为了获取较低层次的愉乐与放松。真正能够帮助受众获取“营养”的“品质文字”、“品质报道”在网上并不多见。<br>&nbsp; &nbsp; 纸媒体能够体现专业性的优势也逐步被网络所发现,现在网络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杂志”。网络杂志的分类与传统纸媒体一样,定位清晰、针对性强、受众明确(建议读者去下载一些网络杂志看一看)。而且定位明确、个性鲜明、足够专业的小型网络也开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有了自己的固定的访问者。这种情景很容易就让我们联想到,这是将受众层次的进行细分,即是市场行为,更是传播的内存规律。<br>&nbsp; &nbsp; 纸媒体现在有着其定位准确的专业优势。这种准确定位能够让受众直接获取有用的信息。未来网络影响力的日趋深远,会对传统纸媒造成什么局面我不得而知。目前纸媒体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我希望能够出现纸媒与网络互补有无,互相弥和的局面。<br>
<br>
<br>
2006.01.18 随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本站|粤ICP备16010423号

GMT+8, 2024-4-16 20:51 , Processed in 0.083068 second(s), 9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