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台湾媒体专家陈煌:我的期刊实战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8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bsp;&nbsp;<br>
作者:陈煌 &nbsp; &nbsp;<br>&nbsp;<br>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来到北京已经有四年多了,在这之前全部都在台北做传媒的经营管理与编务创意策划工作,约三十年前,因为比较年轻所以志向也比较大一点,因此从大学毕业以后就立志要做遍各种不同类型的杂志。从文学杂志、儿童杂志、青少年杂志、汽车杂志、健康杂志、男性时尚杂志、人力中介杂志、成人杂志如阁楼中文版…….等等的杂志媒体。这是因为我想取得不同层面的,或者不同类型杂志媒体的实战经验,所以就到处做不同的杂志媒体。其实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第一个工作是在广告公司,广告公司对我来讲并不是没有吸引力,而是它能够让我发挥的比较少一点,后来跑去做不同的杂志,甚至又去报纸副刊做不同的版面,更累积不同传媒的实际经验;同时我又喜欢看看发行与广告的工作,因此我几乎将杂志传媒的编务与发行、广告工作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我对传媒的实战观;何况来北京的这四年多来,我也始终在观察内地的传媒发展与变化,同时作传媒顾问咨询工作,甚至也写不少两岸传媒的观察分析文章。所以在此我更多是聊我的杂志传媒实战经验,供大家做参考。<br>
<br>
  尽管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是广告跟杂志的爱与恨的关系,其实大家知道杂志跟广告之间的关系就好象一对男女的相亲,或者像谈婚姻的一对欢喜冤家,既然要论及婚嫁,除了男女双方彼此要配对喜欢外,也难免要讨好双方都很在意的亲朋好友(也就是杂志传媒与广告主都在意的读者,也同时是消费者),由于双方都得主要面临是同样的读者(也就是消费者),或者同样的一个消费市场,因此杂志传媒与广告主就有了联姻的可能。广告主或广告公司因为要把它的商品卖给它的消费市场,而杂志也要把它的产品卖给他的消费市场。好象一对男女相亲以后要结婚,结婚以后可能是一对欢喜冤家,不管怎么说他们面对的可能是他们双方的亲朋好友怎么看待这个关系,而这一些亲朋好友对杂志传媒来说就是所有的读者市场,但对广告主或广告公司而言也是一个消费市场,同时这两个市场却是一样的读者消费族群,杂志传媒要讨好它,广告主与广告公司也透过杂志传媒讨好它!以我的经验来看,媒介需要的是一个独创的产品,这没有错。我补充一点,其实要创造一个独创的产品,必须有真正的传媒人才。<br>
<br>
  做传媒来讲,杂志,或者报刊都需要复合式的人才,我们需要很多的人才,举台湾的例子来说,台湾过去杂志界有一本与国外版权签约的费加罗杂志中文版,后来费加罗杂志中文版把它的版权抽回去以后,原来这个杂志它居然能够活下来,然后靠着自己培养的人才自己编,自己创造另外一种杂志去跟生存下来,我来北京这四年多也一直做这方面的杂志传媒观察,我也写过许多两岸传媒的变化和发展的文章。到目前尽管我们内地有很多的杂志传媒,可能最大的弱点是在人才欠缺方面,台湾过去曾经发生过的状况是,既使是国际品牌的传媒,或者是杂志,做了中文版以后它都不见得会活下来,美国授权的PEOPLE杂志中文版如此、国际知名的品牌男性杂志Esquire中文版也是如此。在现阶段的北京,尽管内地有很多国外的版本杂志,但出现可能最大的弱点就是在人才方面的欠缺,如果有朝一日国外的版权失去了,那么原来的杂志内部竞争力也会同时失去。因为以台湾过去为例,尽管因拥有国际品牌版权而带来广告效益,但都不一定能够保证可以活下去,取得强竞的竞争力。<br>
<br>
  例子是这样子,国际知名的品牌男性杂志Esquire中文版曾经在台湾出现过两次,这也表示他失败在人才的操作失败上,所以也连台湾本土的男性杂志MENSUNO杂志也拼不过,又如台湾的ELLE中文版、BAZAAR中文版、COSMO中文版、VOGUE中文版这些国际版本的女性杂志,在台湾的市场中的发行量更远远落后于台湾的本土杂志美人志。虽然这些女性的国际时尚杂志在台湾目前当然也有它的市场,可是发行上呈现衰败的现象,这种衰败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台湾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另外一点影响是台湾本土化传媒杂志的竞争。我们可以看得到台湾在在最近几年来在所谓销售排行榜第一的是女性的一本杂志美人志,它的销售量在台湾排第一,每月的发行量约四十万本,它大概分为固定的三个版本,这三个版本出现的时候是同样的内容,但是它的广告有不同的广告量,也就是它做一期的内容就能同时取得乘以三的广告量,这样的一种做法,除了让广告效益提高外,更吸引了不少人欲收购的兴趣。基本上它的操作方式是这样子,三个版本出现的时候是同样的内容,但是它的广告从封底开始往里面算,三个版本的广告是完全不同的广告,也就是说它做一期的内容其广告可以乘以三,如果他做四个版本就是乘以四。这样的一种做法逼着台湾其它国际中文版的女性杂志有点招架不住,甚至男性的刊物也是这样。<br>
<br>
  美人志是台湾自办的一本杂志。它虽然是一个本土的杂志,我们看看它的广告,它会出现香柰尔的广告等等国际一线的国际广告,可能有些人注意到了,香奈尔的广告出现在这样的杂志上面,的确是不容易的,在看看台湾的中国时报下属的时报周刊,香奈儿广告也会出现这样的一本综合但专业的周刊行杂志上,这说明了只要产品专业能获得当地的市场认同,同样也能吸引国际型广告的青睐。所以它的整个销售量当慢慢发展出令人瞩目的量时,广告主或广告公司部重视它都不行。<br>
<br>
  所以杂志跟广告的关系刚才我说了,就像一对男女他们相亲,要结婚一样,怎么样获得市场,也就是亲朋好友他们的好感,我觉得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以我做杂志的经验,每个做杂志传媒的人都渴望,就是我这个杂志里面希望能够有很多的广告,而对广告主,或者广告公司来讲,想的是怎么样把它的产品透过杂志传媒推到市面上,让它的广告效益,产品的效益产生最大,最好的利益。于是,杂志传媒在寻找广告,广告主和广告公司也在寻找杂志传媒。这两者如何结婚,这两者又如何讨好消费者市场呢?我曾经在广告公司也待过,后来做任何的杂志都能有幸跟广告公司里面的人打交道,我知道大概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广告的表现方式其实在这边跟台湾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但通常国外品牌的广告的表现方式比较固定,这种固定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缺点。台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主持人,我想各位应该多少了解一点,叫胡瓜,在15年前胡瓜在支持它的综艺电视节目的时候,只要他一上他的电视节目,他一定穿的是亚曼尼的名牌西装衣服,后来他穿这种衣服却发觉有人对他有意见,有人私下批评说你胡瓜并不适合穿亚曼尼的衣服,因为胡瓜矮短的身材不适合穿亚曼尼的衣服,但为什么他不适合穿?因为他的身材达不到那种亚曼尼标榜的健美身材所设计出来设计款式。其实他既然喜欢亚曼尼的衣服,有钱又为什么不能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时亚曼尼的广告在台湾杂志的广告上所呈现的表现形式造成的,这种广告方式与国外呈现的方式一样,而没有适度的将亚曼尼要标榜的健美身材才穿得好看的意图透过广告让消费者明白,而当时的台湾消费者对名牌衣服并不是那么了解,因此形成有钱就穿名牌衣服的盲目流行,但却不知要找适合自己的衣服穿,这就是国外广告得缺失。我一直跟传媒的朋友在说,我们举亚曼尼做例子,但亚曼尼这名牌又跟BOSS这名牌又有何不同呢?在国外很多的消费者知道亚曼尼的衣服跟BOSS的不同区隔,但你呢?在整个表现imagine的广告中,亚曼尼跟BOSS都一样在表现类似的形象,这对早知时尚品味的老外来说,他们不看广告就知道如何区隔这两品牌的不同,也知道如何选择哪种品牌才适合自己,但对当时台湾的艺人来说却不知道如何区别,也难怪会穿错了!其实应该是我是怎样一个价值,或者我的身材是什么样的,我应该选亚曼尼,或者BOSS是应该很清楚的,但这些国外广告为何不在广告上稍稍说明或表现得清楚一些呢?在15、20年前的台湾的情况就是类似胡瓜这子样子,也很类似现阶段内地的情况,很多人分不清楚的亚曼尼衣服和BOSS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各适合哪种男士穿!老外他投放这些广告的时候就把国外原来的广告就这样子照样搬到大陆内地来,也投放到杂志上了,不过这样的广告表现出现在杂志上时,队时尚品味未达到相当水平的中国男士来说,却只看到所谓的名牌,而无法分清自己该如何从广告中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男性商品广告如此,女性商品广告不也如此?如果作为杂志的专业编辑人员也无发真正分别,也无法在杂志上帮消费者分清,消费者(读者)业如何搞得清楚,也就难怪消费者只能盲从了。如果是这样,杂志传媒与广告主或广告公司又如何面对同样诉求的消费者与市场。换句话说,杂志传媒与广告主或广告公司又如何在结婚时赢得双方的亲朋好友的好感与祝福?<br>
<br>
  我一直在想,造成胡瓜穿着的错误是谁造成的,当时是广告表现的形式,因为它没有根据台湾的消费者实际情况表现出不同的广告诉求所致。我最近一直坐地铁上下班,我一直在观察一件事情,在地铁的车箱里面,我曾经算过,虽不是非常科学的算过,但大概也能估计出来,在一个地铁车箱里面,不管男女,我会仔细观察他们有没有戴表,我观察下来以后发觉戴表的人上占不到四成,他们习惯看时间时拿手机出来看,但不习惯戴表。我也发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地铁里面有依波表的广告,我非常怀疑,如果依波表在地铁上表现的价值策略,一块表大概三、四千块人民币,依波表广告面对它的受众消费人群的是用这样一个策略吗,说老实话,你让坐地铁的人卖一块衣波表可能是他一个月的积蓄,他会买吗?但依波表又为什么在地铁经常做广告,一种状况是依波表整个广告策略是错的,因为它不适合放在地铁里面做广告,因为多数乘地铁的人没足够消费依波表的消费能力;另外一种状况就是依波表的广告策略很聪明有远见,它聪明远见在哪里?依波表可能看见它未来的,也就是未来的潜在的消费者。换句话说依波表现在宁可先打广告,先建立它的知名度,等这些地铁的消费者哪一天消费能力能够达到某种程度时,依波表的知名度与形象也早已深植他们的心中,消费者自然也会在必须选择买他的表的时候,就可能选择依波表,所以依波表的广告策略在地铁这空间中看的不是现在做了广告能有多少力及营业额回收,或许它是够聪明够远见的透过广告在培养未来的潜在消费者!果真如此,现在它建立的广告效益会在未来凸现出来!不过,一般来讲很多广告公司,或者广告主却往往忽视了培养未来的潜在消费者的广告观念,总以为一上广告在杂志传媒上就期望有营业额的增加,或者只注重线接电的消费者,但殊不知如许多国际名牌如香奈儿、BOSS、DUNHILL……等等国际名牌早已透过广告上年轻的模特表现以培养未来潜在的消费者了,甚至纷纷以副牌来吸引年轻的消费者,以建立对该品牌的忠诚度。那么,我们国内商品品牌的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又是否同样具有如此的远见呢,也同样会将自己的品牌商品选择在以年轻族群为主诉求的杂志传媒投放呢?<br>
<br>
  其实,对一个媒体来讲,或者媒介来讲,如果有所谓的爱与恨的话,这真的有的时候很难讲清楚,杂志媒体当然是越来越希望广告是越来越多,它也在寻求不同的广告,媒体广告部门的人会用不同的技巧方式去寻求广告。但是通常广告业务人员并不去了解广告主它的商品,甚至广告主它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以及它们的商品广告操作模式,甚至同类型的竞争对手的情况是怎么样,结果最终造成在招揽广告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而对广告公司,或者广告主来说它也在寻求适当的媒体,它寻求一种媒体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不知所措的情况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出现也变成广告主要求媒介,一些杂志,你能不能改变一下你的内容定位等等,而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显现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对不同的杂志传媒的不深刻认识所致。这种情况其实如果要发生,应该最常发生在读者的反映里面,国内的读者今天我喜欢电影,我就要求你这个杂志做一点电影,我如果喜欢财经就要求你这杂志能不能做一点财经,我才不管你这个杂志原来定位是什么。不少国内的读者通常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因为读者总以为杂志就应该是完全满足他们的,而读者并没有杂志分众小众的专业杂志概念。尽管现在台湾的读者很少发生这样的状况,可是在内地,读者与广告主或广告公司会杂志传媒的认识还处于模糊之中,只为自己想,而没有成熟的传媒市场概念。于是,广告与媒介的爱与恨多少由此产生。<br>
<br>
  而国内读者对广告的接受程度是怎么样的?国内读者有相当一部分是排斥广告的,因为读者觉得杂志传媒中刊登过多的广告会影响他们的权益,读者宁可阅读杂志传媒在内容上去推荐商品,在心理上却不太接受广告上所介绍的商品。也就是说媒体杂志跟广告要做结婚,相亲的时候,这些共同的亲朋好友好象是反对的,那怎么样去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我想应该有几个方面应该了解的,刚才我大概已经说到了,广告主其实也应该了解。我要举个例子,刚才我举胡瓜的例子也好,或者依波表的例子也好。我们来看看我们电视有一些的广告,比如说索伏特,或者东洋之花等等品牌它们都有类似的产品,但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又怎么分别索伏特跟东洋之花的广告意图所生产的洗面奶有什么区别?如果索伏特在电视广告上花很多的钱只为了建立知名度的话,那东洋之花就不会也花大钱做电视广告?如此这样,对消费者而言却是一样的,因为消费者在面临消费行为时,索伏特和东洋之花的品牌知名度都很高,可以这对购买行为是不产生消费意义的,因为,索伏特和东洋之花的电视广告并没有针对自己的商品做特别的告知,所以消费者也无法分清索伏特的洗面奶有何特点,这洗面奶又适合哪种消费人群,东洋之花的广告表现也是一样,因此当消费者有某种需求而想选购洗面奶时,他们还是无法优先选索伏特或东洋之花!我的看法是这样子,这种建立知名度的广告和知名度性的这种广告不是不能做,但肯定是要看情况,比如说哪些商品适合做电视广告,而哪些商品不适合,哪些商品需要做的除了知名度外还需要商品的优势介绍性广告,又该选择何种特定的专业杂志传媒,或是具未来潜在消费市场的杂志传媒?只有认清自己的商品及认清杂志传媒,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商品推广的杂志传媒而产生最大的效用。<br>
<br>
  因为消费者对不同品牌但名称类似的商品会产生选择上的一筹莫展,因为读者不知道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他们唯一的选择是我先买一瓶索伏特的洗面奶试一下好不好,如果不好我再选东洋之花,再不行我再选名人也试试看,结果当消费者花那么多的钱,花那么多的时间才能选择到他们适用的产品的时候,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杂志,我们的功能是在哪里?而我们的广告主或广告公司在广告上的表现还只是停留在打品牌的知名度上而已吗?我们的广告主或广告公司会清楚自己的商品品牌在电视、网络、杂志等等不同媒介上各自可以表现出何种不同的广告推广优势吗?当做广告宣传的时候,又会运用到哪些策略?会培养看中未来的潜在消费市场吗?举最简单的例子。我现在负责一本19至25岁女性时尚刊物叫“新锐Shining时尚刊”,所以我非常了解,通常会有很多的读者打电话来问,请你告诉我,比如说索伏特的产品它好,好在哪里,东洋之花好在哪里,它有什么各自的区别没有,如果“新??/SPAN&gt;Shining时尚刊”能够帮读者也就是消费者客观公正地报道各自品牌商品的区别的时候,读者会省掉很多的时间、钱和精力,他们就能各取所需而直接购买到他们需求的产品,甚至如果广告上也能做如此的服务告知时,对读者消费者就非常便利了!别忘了刚才我说的,很多的广告主做广告的时候他会要求一上广告就马上要有收益,实际上这个是不可能的,也缺乏对真正消费市场的认识。<br>
<br>
  另外一个情况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未来潜在消费者在哪里,几乎是多数的广告主忽略的。我刚才说索伏特或东洋之花,你现在让这些读者,或者消费者分清它们各自的品牌是容易的,读者销份者知道有这个那个品牌,可是在它们各自的产品上能分得清楚吗?也就是说每个读者有不同的需求,如果我是胡瓜我现在可能不去选择亚曼尼的衣服,我可能选择适合我的BOSS衣服,但我怎么去选择都叫洗面奶的索伏特洗面奶或东洋之花洗面奶,对我清洁特殊皮肤才最有效的?如果我面对那么多的品牌,这么多的洗面奶我从哪里找到一瓶适合我的,没有人告诉他,广告公司的广告上不会告诉他,广告表现的方式不会告诉他,所以尽管读者消费者现在有消费能力他也搞不清楚怎么去购买适合他的洗面奶,也有可能他适合索伏特,可能他适合东洋之花,但也可能他更适合某种品牌的洗面奶。于是,对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来说,你的广告只是给读者消费者知道你的品牌名称而已,但对你的商品优势却一点也不清楚,你说消费者在超市那么多品牌洗面奶商品架前,会直接毫不犹豫选择索伏特洗面奶吗?包括手机,所有的商品几乎也都是一样。也就是说广告在表现力方面,最主要还不是单单一个知名度广告罢了。说白了,你产品的特色在哪里。如果我具有这样的消费能力,甚至于我如果是一个高校生我毕业以后,有消费能力的时候,我选择什么样的手机,我选择什么样的汽车,我选择什么样的洗面奶,我选择什么样的服装,我就非常的清楚。我现在也许消费不了,但是我有了工作之后,能消费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要去选择怎么样的一个品牌产品,但要让所有的消费者这样做,广告主或广告公司就应盖知道如何表现商品及如何选择适当的杂志传媒不可,否则广告投放只会打水漂!而到现在我几乎没有看到广告的表现形式是这样子做的。就是面对读者市场,或者所谓的消费市场,消费者面对这么多的消费品牌的时候,这个时候也许是需要杂志媒体来做的,但是杂志媒体推荐某个所谓的产品的时候,读者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广告,但是你登了一页正式的广告之后有一些消费者就是觉得我不喜欢广告,甚至你这个杂志里面的广告会影响我的阅读欲,杂志传媒的内容里面如果帮读者做了一些商品筛选报道的时候,或者评估的时候,读者就会非常的高兴。他们会按照你媒体所评估出来的去选购,如果你的评估师非常公正客观的话,消费者是跟着你跑的。也就是说前提你可以砸一两亿去做广告,别的品牌甚至也花三四亿去打知名度,现在看起来各品牌的广告都打知名度,好象谁打的知名度高谁就好。我个人觉得,尽管是这个样子,别忘了,你能够打多久,你能够花多少钱。如果不是在广告中以产品特色优势去强化,你的品牌单有知名度是不能保证会是成功、永续经营的。以台湾的媒体的报纸来看,中国时报他寻求的读者是社会精英的分子为定位,苹果日报他找的时候什么人群,就是消费比较低的一般的老百性为读者定位。但是其它的报纸,为什么会受到压力,而且被挤压了以后他可能面临的是整个报纸市场焦灼化?这是类似的定位被市场稀释了,而只有特定的报纸才能找到拥护他的市场而存活下来。报纸如此,杂志如此,广告的表现力不也如此吗?我刚才说了台湾所谓的国际知名的品牌男性杂志Esquire中文版里面当初做的内容,就没有考虑到市场适应的问题,它没有考虑市场,结果读者买了这本杂志,里面介绍的人物也许在国外很名气,但是在台湾却没人知道,当他不知道这个人物是谁的时候他怎么有兴趣看这本杂志,当你原班人马从国外搬进这种题材版本的时候,可是别忘了你的杂志是给谁看的。很多品牌的厂商当然喜欢自己的广告表现形式,而把这些广告也投放在异地的拥有国外版权的杂志上,可是当这杂志不看好时,读者并不喜欢这一本杂志的时候,这个广告的价值也会消失。<br>
<br>
  再说一下,我们国内有很多的国内品牌,也很喜欢去挤有国外版权的一些杂志,你如复得起广告费当然一定挤得进这些国外版权的杂志,但你不是国际品牌,所以你的广告也被全面压缩,或者往往被安排在杂志的最后面。但事实上,你的品牌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变成国际品牌,你的广告位置也不可能被安排在杂志前头,因为你要变成国际品牌不单单靠所谓在中文版杂志上刊登几个广告就变成国际的品牌的,所以,选择投放广告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何况你的产品的优势它在哪里,你能够照顾多少消费者,这些消费者买你的帐吗?你会考虑未来潜在的消费者吗?能够像依波表这样,也许它现在的业绩并不是这么好,也许它广告策略与表现方式有问题,也许它另外的目的不在现在的市场,而是慢慢在现阶段的消费群里面先建立他品牌的形象以培养未来的潜在消费群,也许现阶段即未来潜在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贡献会比别的品牌还多还大,这是优点、远见。可是我们在面对广告的时候,媒体跟广告关系是让读者消费者又爱又恨的,而做杂志传媒的又希望有广告,又不希望不明白的读者抗议广告太多,或者这个广告主他在寻找媒体的时候,他也会要求这个媒体比媒体要求得多,应该用什么表现方式他的产品是最好的,这些问题也多少困扰杂志传梅、广告主和广告公司。但如何在杂志传媒、广告主和广告公司、与读者销份者市场等三者都能取得双赢的情况,甚至是三赢的结果,好象大家考虑这些问题时比较少。所以我觉得对广告主的建议是应该照顾的是现阶段的消费者,甚至要同时培养未来潜在的消费者,如果你目光太近的话,太短视的话也许未来有人超过你。现在大部分的消费者当他面临选购商品的时候,他们会问你你告诉我,我可以选亚曼尼的衣服,但为什么我不能穿BOSS的品牌,因为我要考虑到每一款商品里面它的特色是在哪里,因为它的特色刚好符合我的需要;甚至你不用帮我做广告,当我去超市时只有我知道这里面会有我需要的产品。所有的广告主都希望消费市场变成是这个样子。可是要做到这样非常不容易,所以我经常只要有机会,当我面对消费者的时候,我灌输他们一个概念,广告它是一种信息,不是想象中的不可饶恕的一种广告。举个例子。如果我问在座的你,我说你身上穿的这条领带非常好看,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个领带是什么品牌,多少钱,在哪里卖的,而你一定会告诉我,真的。同样一个情况,读者为什么不接受这些广告?你问读者你这个毛衣,你这个领带你从哪一本杂志看到的,是何种品牌的,多少价钱时,它会不告诉你吗?当读者告诉你时,这读者不也是在帮某品牌做广告吗?可是读找位荷又偏偏不喜欢你杂志传媒上刊登的广告呢?当你告诉他是什么品牌的时候你不觉得你在帮那个品牌在做广告吗?你一点都不拒绝的这样说出来,反过身来当你面对报纸,或者是杂志里面的广告,怎又排斥起来了呢?其实,我们目前生活中所获得的新信息里有一大半是来自于广告。不过我们的读者消费者也许不这样想,他们觉得有了太多的广告量就会影响我买你这本杂志的权益。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br>
<br>
  总之,杂志传媒也要把它的杂志产品推广出去,广告主也希望把他的商品推到消费者的面前,其实两者的目的和对象是一样的。但怎么样让我们的消费者,或者市场让他能够非常自然的接受所谓的广告,不管这个广告是正式的广告,还是非正式的广告。这也许要我们一起来做。所以无论怎么说,作为媒体,杂志也好,或者报纸也好,它在寻求广告的时候其实有一些要件,广告主,或者广告公司当他寻找媒体作为他的产品配合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希望广告主,或者广告公司他们能够对媒介看得比较清楚些。<br>
<br>
  我现在要说的是广告跟杂志它既然想成为一对结婚恋爱的关系,我们还是希望在往后的发展里面,它们能够变成一个比较美满的关系,台湾在这方面已经走过一段坎坷了,我在北京做杂志的观察,或者其它报刊的观察的时候,我一直做一些分析。台湾在过去发生的问题都已经慢慢在内地出现了,或者已经出现问题而不自知。我盼望我的经验对内地的各位工作有所助益。在最后,我还是希望面对着我们的消费者,也就是说这一对男女结婚之前,面对的亲朋好友一样,希望男女双方有一个美满的婚姻,能够给这些读者,或者所谓的亲朋好友有一个很好的印象。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各位!<br>&nbsp;<br>&nbsp;<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本站|粤ICP备16010423号

GMT+8, 2024-4-20 13:46 , Processed in 0.152965 second(s), 8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