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转帖]报纸编辑的不良倾向----我做编辑的亲身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4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br>&nbsp;作者: 扬子早报. <br>&nbsp; &nbsp; 做过两年编辑,又用两年时间去反思那段生活。也许我想得太多了。有时,你走出了过去,才知道自己真正的位置。 &nbsp;<br>&nbsp; &nbsp; 我先前并不是一个热衷新闻事业的人,也许恰相反,性格中沉静的一面,使我其实更喜欢生活中那些一成不变事物,比如思考爱情与心灵的归宿,这通常被归结为一些有闲阶层的嗜好。我是在做过新闻之后,才真正爱上了这个职业。因为爱工作,而更爱工作中的自己,所以,便将编辑这行想象得有些太过神圣。报纸其实是记者和编辑合作的结晶,而编辑有时会因肯定自己的需要而变得霸道起来。当然,这一切都不是有意为之。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完美的,而结果是,一些遗憾却在你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br>&nbsp; &nbsp; 现在我反思自己当年的工作方式,其中,有些倾向是应该避免的。 <br>&nbsp; &nbsp; 第一种倾向就是滥用“议题设置”功能,说的通俗些,就是将新闻的价值进行过分的提升,给予事实上的渲染和炒作。我在读研的时候了解了“议程设置”理论的一些观点,它其实描述的是媒体在决定公众的关注重心时,所形成的一些“客观”影响。这些客观影响,简言之是这样的:虽然媒体不能够左右公众对某个事件的看法,但是,能够左右公众关心哪些议题;在某种条件下,媒体可以决定公众对议题的重要性排序;在某些条件下,媒体甚至可以影响公众对事件的感受(feelings)。“议程设置”功能实质上揭示了媒体对公众的一种潜在的控制能力,而当媒体刻意地利用这一功能的时候,媒体对公众的有意误导就难以避免了。这就好比一个人走在街上,腰间佩着一把刀,刀在客观上是可以杀人的,所以这个人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侵犯。但是,当旁人提醒他说,这刀可以杀人,何不试试看呢。于是,他开始操刀四处找寻可杀之人,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br>&nbsp; &nbsp; 在进行媒体的批判性研究的时候,一个经常提到的问题,就是媒体的有意渲染,这被视为媒体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因为媒体既然客观上有比较强大的舆论影响力,那么当它将小事说大,或大事说小的时候,就会造成关于外部世界的假相,影响公众对事物的判断。尤其是当媒体受到强有力的集团的制约的时候,媒体极其容易被某些势力集团利用,而造成灾难性后果。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希特勒利用媒体进行法西斯宣传和我国的“文化大革命”。 <br>&nbsp; &nbsp; 但是,当我真正成为一个编辑的时候,尊重事实的实际价值的操作原则很快就被抛到脑后了。在我每天的编版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程序就是寻找 “主打”文章,有时候,备选的主打文章显而易见,有时却甚为勉强。这时,为了符合版面引导视线的要求,就不得不“人造主打”,把价值量其实一般的文章,用加配照片和按语等形式强行做成重头文章。这样做,实际上将编辑的主观意图凌驾于稿件的价值之上,是有意的误导。可是,当时我是把主动使用“议程设置”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的,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够满足你自我肯定的需要,对于编辑而言,越强的掌控力,越是给人快感,也许这也是“成就感”的一部分。<br>&nbsp; &nbsp; 其实,当你了解一些传播学的知识以后,也许会有所领悟:传播内容和传播的效果,是两回事。他们之间固然有因果的联系,但是绝不是前者简单地决定后者。举例来说,你每天安排为头条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读者心中的头条,只有在这个头条与它的新闻价值和受众需要相匹配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公众真正注意的焦点。而当我们企图用潜在的力量强行控制公众视线的时候,其实是多么愚蠢。 <br>&nbsp; &nbsp; 做编辑的第二种不好倾向,是过于重形式而轻内容。在编辑看来,报纸的标题、外包装事关大体,不管是黑心棉还是陈年月饼,到了我们手上都要妙手回春、粉墨登场。在某种程度上,衡量编辑水平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看他能否将一篇烂文装饰成卖点。当时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文章大概齐、差不离就行了,关键是要把标题做好。于是,我的标题功夫日见纯熟,一篇文章不管多糟,标题往往盛大华丽:有肩题、主题、副题,还有工整的提要。这样的版面浓眉大眼,勾魂摄魄,其实是个绣花枕头。 <br>&nbsp; &nbsp; 后来离开报社,我的阅读习惯才有所改变。当编辑的时候,我习惯看报只看题,对内容不多考虑。但是当我真正成了一个置身事外的读者,我发现我看的其实是文章本身。标题固然重要,但对常人来说,浏览标题只是一个瞬间,他没有多少功夫去品评标题的技巧,也没有多少时间去评论版式的和谐,他的视线是直奔内容的。想想看,你真正喜欢上一个报纸的时候,打动你的究竟是标题还是文章呢?根据我的体验,我会因为文章写作的精彩、评论的独到和事实的全面而爱上一个报纸,而如果这个报纸内容空洞,即使它的形象再艺术,也休想博得我的欢心。 <br>&nbsp; &nbsp; 我很后悔没有对经过我手的稿件精雕细刻,那时候我太没有耐心,也过于浮躁,对工作本身不够执着,虽然我亦热爱它。编辑主导是报纸未来的一个走向,但是编辑岗位的设置却是很有讲究的,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报社内部,有专门的文字编辑从事稿件的润色修改。新闻报道的写作,实际上是一门真正的艺术,有些西方记者毕生都在追求将新闻写成形神兼备的艺术品,而我们却忽视了这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以为打造几个包装师,就可以掩盖产品质量的缺陷。 <br>&nbsp; &nbsp; 第三个不良倾向,是追求标题的炫目而失之精准。我必须承认,在制作一个标题的时候,我总是满怀激情的。我相信,只有编辑激情充沛,才可能使读者深受感染。在做报纸方面,我有着明显的情感偏好,我愿意将标题做出更多“人味”,而人味的体现就在情感。<br>&nbsp; &nbsp; 然而,激情过度就是滥情,有时,为了耸人听闻,我会宽容自己标题制作中的不准确。至今还记得一件事,2002年7月的时候,一些银行开始对客户的异地取款收费。我手上的一篇稿子,是有关建设银行开始收费的报道,当时对各银行的整体情况了解不全面,我便想当然地做出了这样的标题:“建行异地取款收费打破免费惯例”。事后,我看到了一些跟进性的报道,是建行在对外辟谣,说他们并非第一个收费的银行,别的银行也在这样做,只是没有报道而已。我很羞愧,因为没有认真核实,我成了谣言的始作俑者。 <br>&nbsp; &nbsp; 对我不算太长的编辑生活,我是时有回忆的。我每每在回忆中,渐渐地看清了自己。我远不是一个优秀的编辑,虽然我热爱当年的时光。 &nbsp;<br>
发表于 2005-7-6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深刻啊,让人深思啊。
发表于 2005-7-7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事情,我是做不来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本站|粤ICP备16010423号

GMT+8, 2024-3-29 10:25 , Processed in 0.124636 second(s), 9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