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06年期刊:杂志业的春秋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5 02: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刊败去老刊停

  合纵连横又出新

  由于投资进入期刊的产权政策仍不明晰,业外资本进入期刊持续受阻,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这几年期刊投资失败的案例比成功的多,使得投资人的信心也受挫。譬如民营汽车大王李书福的吉利集团投资的主流传媒旗下运营的期刊均不乐观;电广传媒的东方报业旗下的《时代人物周报》停刊,《健康人》等麻烦不断;德国传媒巨擎贝塔斯曼的诸多期刊也是苦苦支撑……

  也有信心十足的,“联办”的财讯集团06年会推出一系列引进外刊版权的新刊;有TOM.COM资金背景的重庆电脑报集团也开始进军北京,与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合作新刊《夜北京》;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了股份制的期刊运营公司,于06年正式投入运作,并强力推出了《聊吧》、《博客生活》等富有创意的新刊;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重庆出版集团也强强联合推出了《单身》……

  总之,大的传媒出版集团是06年期刊投资的主流,传媒出版集团之间的合纵连横会频频发生,这是期刊资源(刊号)的拥有者和资金及人才的拥有者之间的强强合作,是期刊业的新气象和新力量。民营和业外资本仍会有小股资金潜入,散兵游勇不成气候,但可以活跃市场。

  2006,强势期刊发力提高市场竞争门槛,新刊也加速追赶,竞争和自我完善,比拼和修炼内功是期刊业的大主题。前路崎岖,任重道远,期刊业的2007年注定会有许多故事。

  如同春秋一样,杂志界2006年没有胜利者.他的从业者们一样期待着自己的战国时代到来.

  2005年对于期刊业来讲,是波澜不惊的一年,但悄悄埋下的伏笔很多。犹如当年的平王东迁,各路新老诸侯都在运量着新的计划.

  新的《期刊管理条例》的施行吹响了新一轮的行业整顿的冲锋号,北京邮政零售的“门槛”骤升撕破了渠道与刊社的脸皮.总之,2006年的期刊业不肯沉寂的一年,拉开了杂志春秋时代的序幕。  新刊如雨后春笋,跟风者趋之若鹜   诸侯并起争市场,没有刊号也上场  “新”刊多是06年期刊界最大的特点。所谓“新”刊主要是老刊重新改版或新开辟的下半月刊等“以旧翻新”的形式,真正的新增刊号这两年可谓凤毛麟角。这些新刊除了刊号刊名没有“名正言顺”外,其他的与新办期刊并无区别,这些起着“小名”的新刊活跃着市场和期刊人的思维,已经成为期刊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不知是受人启发还是看市场蛋糕眼热,简单模仿、盲目跟风也是最近期刊市场的一大痼疾。譬如《格言》、《意林》火了,于是一些诸如《智言》、《箴言》、《智慧》、《妙语》、《笑语》、《意汇》、《百花意林》等等不下几十本类似的刊物统统出笼了。还有一些虽然名字不模仿但在编辑思想、栏目设置等方面全面跟风,如原煤炭系统的文学期刊《阳光》,放弃了难走的文学期刊路,也瞄准了文摘市场,改版后其栏目和文章风格及版面设计都与《格言》如出一辙。当然,《意林》本身也是对《读者》的模仿,其刊名创意就来自《读者》中的一个栏目。在图书跟风大行其道的今天,期刊跟风似乎也无可厚非,市场认可就是硬道理,但对那些真正有创意的好刊就不公平了。

  2006年这种跟风模仿愈演愈烈,直至引发同行的诉讼或者行业监管部门拿出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期刊的核心(定位策划)其实就是一个创意、一个想法,然而在国内创意的保护是非常困难的,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这种跟风听之任之下去只会导致恶性竞争。

  正如周平王东迁时,大肆分封诸侯一样,杂志界也开始了群雄并起的时代,各种杂志为了自身利益,互相抄袭犹如春秋各国彼此攻伐,广告价格也直线下降,只落得两败俱伤的局面.

  

  北报发难危机起

  发行出险读者难

  2005年末,北京邮局零售公司对所有报刊社“发难”――进入北京邮政报刊亭点须缴纳高额的“入网费”,而且对销量有较为苛刻的要求,否则就实行“末位淘汰”。倚仗对北京市两千多个报刊亭这一强势渠道的垄断,邮局零售公司骤然加高了门槛,刊社与渠道这对多年的伙伴终于撕破了脸皮。在上海,东方书报亭也有类似的“门槛”,令很多刊社头疼的是上海本地的期刊占据着书报亭的大部分位置,又一次显示了上海的“排外”。不知是上海人真的不看外地的刊还是东方书报亭对本地刊物有意“保护”。难道把外地人都当乡下人的上海人认为外地的刊也是乡下人办的?

  这种对渠道的高压垄断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加高了期刊的市场进入成本。首先这笔高额“入网费”的支出要卖多少刊才能够赚回来,对于低码洋的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高码洋的刊为了曝光率必须支付这笔门槛费,他们也许一个或几个广告就能赚回来。但这样很可能会造成真正好卖的刊物没钱上摊,而上摊的都是花钱在那儿摆样子的高码洋刊。也有的刊为了逃离被挤压的最厉害的低码洋阵线,干脆涨价跻身到高码洋的阵营,因为跟高码洋的刊相比它们可以卖的稍多从而躲避高额的门槛费。这种涨价无疑会把成本转嫁到读者身上,更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影响期刊格局,副作用无疑比正面的意义大。

  此外,渠道垄断对其他不掌握零售终端的发行商、配送商也是一次重创,其他代理商发行的期刊不得进入这些被垄断的报亭渠道,亭主不得私自接收其他期刊,须由渠道商统一配货,如果查出有“走私”货,一律没收还要罚款,这使得其他发行商和配送商走投无路。同样是市场竞争主体,这些渠道商却扮演了市场监管者的角色,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不管是出于加强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等怎样的理由,垄断的做法就是违背市场游戏规则的。2006年渠道与刊社的矛盾还会加剧,但又互相依存。刊社会寻找其他渠道来实现多点支撑,这给一些特殊渠道又提供了生存空间。

  打仗是需要花钱的,而层层盘剥之后,中国读者面临的是层层涨价的利益威胁.  外患才去未急修

  兄弟阋墙何时了 

  近两年来低码洋刊的风起云涌宣告了高码洋刊所缔造的“读图时代”的提前终结和“读字时代”的悄然回归。《读者》、《故事会》等老刊发行量不降反增,《格言》、《意林》、《特别关注》等新刊的兴起都显示了人们读刊对文字内容的需求和依赖,这回归了杂志的本质。相反,近年一大批全彩读图期刊折戟沉沙,其中不乏一些精品,但全彩刊高昂的制作成本对资金的“吞噬”和广告主对期刊媒体投放势头的减弱都对全彩刊的赢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时尚》系列期刊也并非全部赢利,挟上亿资金挺进的《VOGUE》也不若想象中那么凶猛,《商业周刊》中文版也终于停刊。

  低码洋刊的再次兴起一来是其价位更适合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但高码洋刊的没落却并非人们消费不起,而是很多所谓的时尚期刊缺乏可读的内容,满眼是空洞无物的美女图片,这并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期待。

  06年新创期刊仍会以读字期刊为主,全彩期刊不会太多。“读字”并不是说回归到一种黑白或双色的粗劣制作的期刊形态,未来形成市场主导的应该是那些有丰富的可读内容又在视觉设计上比较讲究的期刊。

  犹如春秋初期,外族基本不能在中原立足一样.读字时代的回归,使得各路中原诸侯除了加紧争夺地盘,反而是内讧更胜于外患,无刊号的中文杂志,犹如蝗虫拼命的嘶咬这杂志精英们辛苦的码字码出的杂志天下.这些杂志往往包装精美,内容则是抄天下文章之大成.广告更是便宜的不得了,对辛苦的杂志人来说只能说是百家争鸣,礼崩乐坏了.  政策监管续强化,机制转型突问题

  改制一声天下变, 变法要看下一年 

  新的期刊管理条例的颁布,是又一次清理整顿的讯号。政策监管在 2006年大刀阔斧,一方面继续推动期刊的市场化,另一方面整肃期刊市场秩序,给期刊界一份压力和一份鼓励。06年会一大批期刊被吊销,但新增期刊会很难,总体上政策监管还处于一个紧缩的时期。期刊更名还会比较困难,起小名又有被查处的风险,这种令刊社矛盾痛苦的状况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脱钩转型的过程中,刊社的机制转型是重中之重。2006年会有更多刊社实现公司化企业化,更多期刊公司将会涌现。机制的创新才是激活期刊的关键。据说《读者》以一己之力养活整个甘肃人民出版社,而出版社的赋闲人员的收入与《读者》编辑部的主创人员差别并不大,并且编辑部不是独立法人,对收入也无支配权。这样的机制显然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即使如《读者》这般成功,其机制也并不可取。

  这和春秋时代一样士大夫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丰衣足实,依靠着劳模奴隶们的笔耕把口袋一样装满,但遇上这样的乱世大灾之年他们也都要求变了.07年是改制的重要一年,也许这一变就成就了杂志的战国时代.但也只是也许.  新刊败去老刊停

  合纵连横又出新 

  由于投资进入期刊的产权政策仍不明晰,业外资本进入期刊持续受阻,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这几年期刊投资失败的案例比成功的多,使得投资人的信心也受挫。譬如民营汽车大王李书福的吉利集团投资的主流传媒旗下运营的期刊均不乐观;电广传媒的东方报业旗下的《时代人物周报》停刊,《健康人》等麻烦不断;德国传媒巨擎贝塔斯曼的诸多期刊也是苦苦支撑……

  也有信心十足的,“联办”的财讯集团06年会推出一系列引进外刊版权的新刊;有TOM.COM资金背景的重庆电脑报集团也开始进军北京,与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合作新刊《夜北京》;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了股份制的期刊运营公司,于06年正式投入运作,并强力推出了《聊吧》、《博客生活》等富有创意的新刊;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重庆出版集团也强强联合推出了《单身》……

  总之,大的传媒出版集团是06年期刊投资的主流,传媒出版集团之间的合纵连横会频频发生,这是期刊资源(刊号)的拥有者和资金及人才的拥有者之间的强强合作,是期刊业的新气象和新力量。民营和业外资本仍会有小股资金潜入,散兵游勇不成气候,但可以活跃市场。

  2006,强势期刊发力提高市场竞争门槛,新刊也加速追赶,竞争和自我完善,比拼和修炼内功是期刊业的大主题。前路崎岖,任重道远,期刊业的2007年注定会有许多故事。

  如同春秋一样,杂志界2006年没有胜利者.他的从业者们一样期待着自己的战国时代到来.来源:世界媒体实验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本站|粤ICP备16010423号

GMT+8, 2024-3-29 17:30 , Processed in 0.101304 second(s), 8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