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转]新闻策划的“四新五性”和底线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5 0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br>
————————————————●之一 <br>
<br>
新闻策划的“四新”:思维 选题 点子 形式 <br>
<br>
作者: 饥肠辘辘 <br>
<br>
<br>&nbsp; &nbsp; 如何在新闻报道策划上创新,笔者试提出以下四点: <br>
<br>
  一、思维要新 <br>
<br>
  用新的办报理念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对报道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关系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全新的思考。 <br>
<br>
  二、选题要新 <br>
<br>
  在选题上,应该以选择具有时新性的新闻事件进行策划为主,并通过报道来推进事件的递进和发展,最终揭示事件的本质,满足人们对新闻事件欲知的期待感。 <br>
<br>
  三、点子要新 <br>
<br>
  同样是新闻事件,不同的报道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社会效果。对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非事件性新闻,有时候其新闻事实不是最近发生的,这时候新闻策划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策划,将它放在特定的(即现在时的)坐标系内,使之具有时新性,旧闻变新闻。 <br>
<br>
  四、形式要新 <br>
<br>
  在写作上,要根据事件来确定最佳的文体、最佳的模块来表现。在编排上,从标题的制作到文章的修改,从编者按到图片说明,从纯文字到图文并茂……一切的表现手段都要围绕着精心策划的选题服务,使选题更突出,新闻更突出,版面更好看,报纸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nbsp; &nbsp;&nbsp; &nbsp;&nbsp; (张志毅)<br>&nbsp; <br>
<br>
————————————————●之二 <br>
<br>
新闻策划需要注意“五性” <br>
<br>
作者: 三峡大坝 <br>
<br>
<br>
新闻策划需要注意“五性” <br>
<br>
<br>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增加和扩容的直接结果,使得有限的新闻资源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而社会透明度的不断提高,新闻资源共享性也随之提高,独享新闻资源已越来越变得不可能。 <br>
<br>
在这样一种态势下,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也自然地由独享资源领域进入到共享资源同题竞争领域,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于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在新闻界悄然流行起来:策划制胜。 <br>
<br>
《羊城晚报》用“策划”两字来概括新闻竞争策略的核心;《华西都市报》提出:策划是都市报的精魂和制胜法宝,并把策划当作报纸发展的助推器;《新民晚报》则提出了“编辑策划本位论”,认为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本位职能必须强化,改变过去重采轻编的现象,从而逐步走向以编辑策划为中心、记者采写为依托的联合运作机制。 <br>
<br>
笔者曾参加过《新安晚报》的许多新闻策划活动,而由笔者精心策划的“记者亲历打工者讨工资”的报道于上月刚刚获得全国省级晚报新闻“策划奖”。 <br>
<br>
总结一系列成功的新闻策划经验,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闻策划不存在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怎样做的问题。只要能够遵循时新性、合理性、时宜性、可受性和前瞻性这五项基本原则,新闻策划就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br>
<br>
一、追求时新性 <br>
<br>
新闻的本质是新,新闻策划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当然也要新,要有较强的新闻性。因此,在选题上,因以选择事件性较强的新闻进行策划为主,如本报推出的《捉拿“隐形杀手”》、《记者亲历打工者讨工资》、《追踪油耗子》等。对于此类事件性新闻策划,必须通过报道来推进事件的递进和发展,最终揭示事件的本岳,满足人们期待感,而不能在平面上无休止的重复,让人失望。 <br>
<br>
时新性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创新,就是摒弃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论、旧做法,发现客观事物的新联系、新属性、新规律,并运用这些新联系、新属性、新规律去把握事实和评价事实,看它是否有新颖性,是否前所未有;是否有独特性,是否不同凡响。 <br>
<br>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没有准确的时间要素,它的新闻事实往往都不是新近发生的,但通过策划,将它放在特定的时间坐标系内,它同样具有时新性。如在改革开放20周年的前后,策划有关改革开放的成就报道,就能成为大家感兴趣的新闻。新安晚报推出的《让合肥东方亮起来》当属非事件性新闻,它的大多数新闻事实不是新近发生的,但通过精心策划,将它放在合肥市委、市政府提出“富民强市”战略决策背景下,这个省城老工业区能否尽快发展的问题就具有了新闻价值。因为,合肥东市区仅大中型工矿企业就多达1<br>
60多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这些工厂所创造的产值始终在合肥市居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重要位置。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些年来发展变得滞后了。合肥东市区不能加快发展,必然要拖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步伐的后腿,这既是生活在那里的一大批产业工人的迫切愿望,也是全市乃至全省人民的殷切期盼。 <br>
<br>
因此,一些非事件性的新闻策划,与我们强调的时新性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要找到最佳的背景和特定的时间坐标系。 <br>
<br>
二、讲究时宜性 <br>
<br>
时宜性是指新闻策划的最佳时机,具体说就是以新闻事实的时间性为依据,以新闻的时新性为条件,研究寻找新闻策划的最佳契机,使新闻策划的社会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br>
<br>
拖欠打工者工资的投诉信和热线电话我们常常接到,可谓屡见不鲜,但新安晚报选择在临近春节时推出《记者亲历讨工钱》,主要是考虑许多打工者要靠血汗钱回家过年,在此期间,由于恶意拖欠,许多打工者有家难回,在年关前将“打工者难讨工资”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最容易引起各方面对百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注。实践证明,这一时机选择是适宜的,两节期间政府和劳动部门也都将清欠工作作为关心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抓,媒体与执法部门一配合,所反映的问题基本上全部解决。不了了之的新闻策划最容易伤害报纸的信誉和读者的感情,如<br>
果这个策划选择其他时间推出,就不一定能产生这么好的效果。 <br>
<br>
相反的例子是,今年8月2日,一家报纸策划报“请把您的空调调高一度”。这个主题是很好的,可惜它推出的时机不好。7月28号左右,合肥用电创历史最高峰,省城不得不采取拉闸限电措施。但到8月2日这家报纸提出“把您的空调调高一度”,推出“让我们携手抗高温”报道时,高温季节即将结束,报道为时已晚。正是由于编采人员没有很好地把握策划的时宜性,报道在做了二三篇后就草草收场,最终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     <br>
<br>
当然,时宜性不仅表现在对事件发展每个过程的“先知先觉”和把握上,也体现策划人的政治敏感、全局意识和对新闻的认知程度。因此,策划前,必须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舆论导向作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不能一味为了追求新闻轰动效应,而置大局和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 <br>
<br>
三、注意合理性 <br>
<br>
新闻策划的强大作用和意义在于它能将一些分散、无形的事实充分调动和集中起来,从而使潜新闻得到开发而成为显新闻,产生一种宣传性现象。我们前面说新闻策划最终目的是要揭示事件的本质,如果我们在策划时因人为设计制造的现象掩盖或歪曲了事物本来面目和固有的本质现象, 那就违背了新闻策划的合理性,从而导致新闻本质事实的丧失。因此,我们在新闻策划时,特别注意在调支力集中这些分散、无形的事实过程中,一是防止按策划人主观臆想来误导舆论,二是防止歪曲和改变事实的本质,出现虚假因此。 <br>
<br>
新闻策划模式一般是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和集中报道,容易引起公共舆论,掌握分寸和度尤其重要。如,一提起拖欠工钱的话题,人们自然会归罪于黑心老板,但我们在策划《亲历讨工钱》报道时,并没有以感情代替法理。在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的是老板恶意拖欠;有的是企业三角债造成的;有的是民工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是劳动力市场管理混乱造成的。因此在整个报道过程中,并没有把解决欠账这一社会普遍现象的责任完全推给某一方面,而是提出最终消除这一社会问题,必然从多方面加强教育和管理。 <br>
<br>
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在新闻策划中,一定要讲辩证法,防止因片面性造成本质的失实从而影响受众对是非的判断,影响媒体的影响的公信力。 <br>
<br>
四、强调可受性 <br>
<br>
可受性是新闻策划对于读者的可接受的程度。由于新闻策划是报社有目标指向的新闻筹划活动,是新闻人的一种主观行为和“议题设定”,很容易出现一厢情愿和读者不买的账的局面。<br>&nbsp;<br>
新闻的可受性取决于读者的共同心理要求,因此,策划人必须要了解读者喜欢什么,对新闻有什么期待和要求,在确定公众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进行新闻策划,千万不能我行我素,将一些读者根本不关心和喜爱的选题搬进策划中来,自我“作秀”。 <br>
<br>
实际上,新安晚报做出来的新闻策划报道是从大量的选题中挑出来的。每个月,记者都根据自己分工的口子上报一两个策划选题,然后由报社领导研究决定。选用的惟一依据就是看该选题是否绝大多数读者想知道的,应知道的。根据我们的跟踪调查,读者对事件性的、服务性的、公益性的策划要求度高,对主题性的要求度低。因此,我们的大多数新闻策划是以事件性、服务性、公益性唱主角,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要求。 <br>
<br>
五、要有前瞻性 <br>
<br>
随着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策划已为越来越多媒体所重视。因此,谁能领先一步,占得先机,也就成了新闻策划的成功与否之关键,所谓“快手打慢手”。 <br>
<br>
新闻策划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照搬或模仿别人的做法或延续传统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意,才能一招制胜。 <br>
<br>
要做到前瞻,首先要做到准确把握热点,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才行。只就要求编采人员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要求一线记者及时地向报社反馈信息,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br>
<br>
有些媒体在实际操作中,新闻策划早在一两个月就有准备了。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事先已获得了别人不知的信息。因此,获取信息也是新闻策划前瞻性的一个重要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信息获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畅通的信息渠道是策划前瞻的可靠保证。这就要求,媒体和记者要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要将新闻触觉伸展到各个角落,要做全天候的新闻人。正因为如此,一些媒体要求自己的记者编辑首先是社会活动家。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基于建立信息渠道的考虑,也包含了对新闻从业专业难度远远大于常<br>
规性新闻报道。  <br>
<br>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新安晚报》采访部主任、主任编辑 吴国辉 )<br>&nbsp;<br>
————————————————●之三 <br>
<br>
新闻策划的底线与原则 <br>
<br>
作者: 水润 <br>
<br>
<br>&nbsp; &nbsp; 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一家媒体独享某新闻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同题竞争的态势,通过新闻策划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取得报道上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的共同选择。 <br>
<br>
  但近年来,一些新闻策划引起了社会争议,甚至被社会舆论批评为“新闻炒作”。这些争议令我们不能不反思:新闻策划怎样做才是恰当的? <br>
<br>
  ■新闻策划的底线 <br>
<br>
  新闻策划的底线是存在的,那就是尊重事实,尊重事实的所有细节。 <br>
<br>
  首先,新闻策划是一种基于事实的选择行为 <br>
<br>
  这种选择必须有利于发挥媒介的导向作用。将新闻事件的哪一个局部作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媒体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和理解,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引导。以正确的观点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局部,就能对读者起到正面积极的导向作用,否则就可能误导读者。 <br>
<br>
  第二,新闻策划是一种对信息进行统筹和协调的行为 <br>
<br>
  它必须有利于信息流由无序向有序、由零散向系统转变;同时,面对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媒体必须首先厘清这些需求的轻重缓急,区分共性和个性的差异,并通过策划加以统筹协调,从而实现传播的有效性。 <br>
<br>
  第三,新闻策划是一种控制行为 <br>
<br>
  它的进程不能基于主观臆断,而必须基于受众的信息反馈。 <br>
<br>
<br>
  ■新闻策划的四个原则 <br>
<br>
  总结一系列成功的新闻策划案例,可以看出:新闻策划应遵循前瞻性、时宜性、实效性、可行性等四项原则。 <br>
<br>
  一、前瞻性 <br>
<br>
  即围绕正在萌芽的新闻热点,提前进行研究。这要求编采人员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一线记者要及时反馈信息,策划人及时进行分析论证。 <br>
<br>
  二、时宜性。 <br>
<br>
  时宜性是指新闻策划的最佳时机,通常是指以新闻事实的发生为起点,研究寻找新闻策划的最佳契机,使新闻策划的社会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br>
<br>
  时宜性不仅表现在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先知先觉”和把握上,也体现出策划人的政治敏感、全局意识和对新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因此,策划前,必须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舆论导向作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不能为了追求新闻轰动效应,而置大局和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 <br>
<br>
  同时,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没有准确的时间要素,它的新闻事实往往都不是新近发生的,但通过策划,将它放在特定的时间坐标系内,它同样具有时宜性。 <br>
<br>
  三、实效性 <br>
<br>
  新闻策划,能将一些分散的、被忽略的事实充分调动和集中起来,从而使“潜新闻”得到开发变为“显新闻”,最终揭示事件的本质,这对于提高媒体知名度、树立媒体品牌,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br>
<br>
  但好的新闻策划不应停留在如何采写稿件上,成功的策划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如何利用版面语言显得尤其重要,譬如,配发照片,配发言论、背景、相关链接,制作吸引人的标题等等。另外,通过固定的名牌栏目体现策划的意图也很重要。 <br>
<br>
  四、可行性 <br>
<br>
  策划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可行性的前提是对受众心理需求的把握。策划人必须要了解受众喜欢什么,对新闻有什么期待和要求,在确定公众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进行新闻策划。通常,与话题性的策划相比,受众更认同事件性、服务性、公益性的策划,这些应是新闻策划的着力点。 &nbsp;<br>
<br>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 &nbsp;<br>
<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本站|粤ICP备16010423号

GMT+8, 2024-4-19 09:15 , Processed in 0.174598 second(s), 8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