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岁末大餐如此烹制:美国媒体怎样做年终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7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岁末大餐如此烹制:美国媒体怎样做年终报道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4年12月,美联社推出本年度“十大国际新闻”,《时代》周刊评选出本年度“年度人物”。每逢年终岁尾,多数美国报刊都会做年终报道,回顾一年来重大新闻,点评影响深远的新闻事件,预测来年发展趋势。

  美联社:丰富全面包罗万象

  每年12月15日前后,美联社开始推出年终特稿,其发稿通知阐明宗旨是:“回顾当年重大新闻事件,展望来年可能出现的变化”。作为一家世界性通讯社,美联社的年终特稿对全球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检视,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娱乐无一不被包括其中。

  美联社年终特稿分为通稿(general)和专题(feature)两部分。通稿是美联社面向全球用户播发的普通题材稿件,主要包括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新闻以及重大突发事件。专题每年有经济和娱乐两个固定栏目,此外还会视当年热点情况增设。

  一、通稿策划:点面结合覆盖全球

  年终岁尾,美联社会根据本社记者在全球的分布将世界划分为几大区域,分派各个地区资深记者撰写年终报道。这种从“面”上组织的稿件保证了年终报道不遗漏任何重要地区。传统上,美联社组织年终报道时将世界划分为中东地区、拉美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和美国六大区域,其中加拿大被纳入“美国”这一区域,大洋洲被纳入“亚太地区”。

  除了按区域进行总结之外,“通稿”还会对全球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组织专门的年终报道。从“点”上组织报道,一方面保证了报道深度,另一方面拓展了报道宽度,许多在“面”上可能被遗漏的事件在这里得到了补充。比如,2004年通稿包括“反恐战争”“伊拉克权力移交”和“世界经济发展将放缓”三个热点问题;2003年,美国同性恋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如火如荼,美联在年终专门播发《充满分歧的美国》;2003年全球爆发大规模非典,美联社年终报道增添了“医药”。

  

  二、专题策划:经济娱乐,刚柔并济

  美联社的年终特稿每年都有两个固定栏目:经济和娱乐。经济专题是美联社对当年全球商业、股票等具体经济领域进行的提纲挈领的回顾,以及对来年发展趋势的预测。股票、汇率、各种产品的市场行情,都在美联年终特稿的报道范围之内。由于经济同生活息息相关,年终特稿发稿量非常丰富。仅2003年12月22日这一天,经济专题的特稿就有四篇。

  娱乐专题也是重头戏,其范围涉及电影、电视、音乐、戏剧等各个艺术领域,其中最为有名的,要算评选“前十名”系列了。所谓“前十名”评选,就是媒体选取本年度艺术和娱乐界各个行业排名前十位的歌手、歌曲、书籍或者碟片等形式的艺术作品加以回顾和点评。娱乐专题中有许多轻松幽默甚至“无厘头”搞笑的内容,其目的是让读者放松心情,迎来快乐的下一年。美联社每年的“最古怪音乐场景”评选,就是要让读者笑掉大牙,摇滚乐歌星迈克尔·杰克逊接受法庭质询之后跳上车顶向歌迷挥手致意等镜头被2004年的评选收录。

  主流报刊:杂志比报纸更热衷

  绝大多数主流新闻杂志很重视年终特稿,不仅每年刊登,而且下大力气做。

  《时代》《新闻》《商业》《财富》《科学》等知名杂志很少采用通讯社通稿,而是自己制作年终特稿。长期以来,这些杂志通过富有特色的报道吸引固定读者,树立了或权威或精确或深度的品牌形象。对这些杂志而言,发行量、广告收入等因素都已经不构成压力,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提升杂志影响力。因此,在每年年终报道上,这些杂志无一例外地利用自身优势品牌,打造各自品牌栏目,实现品牌延伸。充分利用品牌效应,深入开发品牌价值,是美国杂志年终报道的主要策略。其中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要数《时代》周刊及其系列年终报道栏目。

  报纸年底也会有动作,但与主流杂志不同,报社大都采用通讯社提供的年终报道通稿,一般不自己采写。

  这是因为从成本的角度看,采写年终报道花费时间长,成本需求高,对新闻资源的占有要求也高,许多地方性报纸没有这种能力。即使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这样的主流大报也只是有针对性地自己组织撰写少量年终特稿。另一方面,通讯社特别是美联社提供的通稿丰富全面,所有加盟报纸几乎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年终特稿。

  在这种情况下,报纸特别是美联社的加盟报纸当然没必要自己制作。可以说,节约成本,共享通讯社资源,是美国报纸处理年终特稿的主要方式。

  折射市场需求与新闻理念

  美国媒体将年终报道作为一道岁末大餐,精心烹饪后奉献给读者。这既是市场需求的直接反映,也是新闻理念的折射。

  从市场角度看,读者对年终特稿的需求量非常可观。回顾和反思,是人的惯常思维,也是全球许多报纸的传统。在美国,许多地方报纸奉行“只有地方新闻才是新闻”的理念,平时几乎只刊登当地新闻。但即使这样的报纸也会在年终时采用一些通讯社提供的全国新闻、世界新闻年终特稿。有人这样理解该现象:每天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埋头除草的老农,偶尔也会抬头看看周围的风景。读者需求直接推动了年终报道市场的繁荣。

  理性观察和监测社会是媒体职责之一。许多媒体认为,通过年终报道对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是实现这种观察和监测的重要方式。此外,在许多美国媒体看来年终报道还具有公益性质。媒体对一年来各领域重大事件进行归纳和梳理,记录在册备日后查询是一件有益社会的服务性举措,是媒体回报社会、服务读者的一种方式。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通讯社推出了丰富而全面的年终报道。即使许多偏僻领域的稿件采用率非常可怜,通讯社也不会遗漏。比如美联社每年编写的大事年表、名人逝世名录等,几乎没有报社采用,但通讯社仍然认真地组织力量编写。(作者:文建/新华社新研所外国新闻研究室)

  背景与资料

  《时代》周刊与“年度人物”

  ·谁在影响世界?透过封面看世界:他们的2004年

  2004年底,布什当选《时代》杂志“年度人物”。有人这样评价:你也许可以成为美国总统,但你并不能成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年度人物”这一年终报道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时代》周刊早在1927年就开始了“年度人物”评选,当年的年度人物是查尔斯·奥古都斯·林德伯格。此后,只有那些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才有幸能够成为《时代》“年度人物”。比如上世纪30年代的甘地、斯大林等。40年代的丘吉尔、马歇尔,以及60年代的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等。几十年来,《时代》周刊一直坚持严格的评选标准,使“年度人物”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品牌栏目一直保持强大生命力。

  近年来,《时代》周刊充分利用强大的品牌效应,在“年度人物”、“封面人物”的基础上,陆续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年终报道栏目。比如,《影响××年的人物》《名人纪念堂》《图片中的一年》以及《最佳&最差》等。

  2004年美联社“十大国际新闻”

  ·美联社评出10大经济新闻国际油价飙升位居第一

  ·美联社评十佳影片《英雄》《十面埋伏》领风骚

  每年年底举行的“十大国际新闻”是美联社年终报道通稿中的亮点,媒体采用率很高。该项评选在美联社全球订户及国内加盟报纸中通过投票的方式进行。参加投票的记者编辑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出当年十大国际新闻,并按照其重要性打分,第一位十分,第十位一分。投票结果由总社统计并于12月20前后公布。由于美联社在全球121个国家有8500家用户,国内加盟报纸多达1700家,此外还有5000多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成员,因此,参与评选美联社“十大国际新闻”的记者编辑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评选结果影响深远。

  2004年美联社“十大国际新闻”分别是:布什连任美国总统;伊拉克局势;马德里火车爆炸;阿拉法特逝世;别斯兰人质事件;阿布格拉比监狱虐囚丑闻;油价上升;欧盟和北约扩张;乌克兰大选和苏丹达尔富尔危机。

  法国最著名画报《巴黎竞赛报》于2004年年底推出一本有关中国的图文特刊,封面是女星杨紫琼,图文各占50%,共114页,效果轰动。其选题分别是:

  1.青年女画家蒋琼耳,用法国先进的摄影技术和中国水墨画的意境来表现主题。从其经历折射中国变化。

  2.上海苏州河和艺术家乐园介绍。

  3.采访法国汉学家,解析中国。

  4.王家卫的《2046》,章子仪,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评论。

  5.贵州大宛(音)地区少数民族民俗,当地少女盘发,相亲,几个小人物的幸福生活以及当地妇女的手工艺。

  6.胡锦涛主席与希拉克总统在午门前合影,法国文化年在中国开幕式上举行电子音乐会,晚会上的中国艺术家,法国印象派画展。

  7.影星杨紫琼在中国的快乐生活,她与男友观看上海国际汽车大奖赛,生活片断和采访实录。

  8.中国积极发展赛车运动,年轻赛车手的身世和理想。

  9.北京的新富阶层:列举了包括合资公司老板,自创牙科产业的归国学子,白手起家的房地产商等十几位人士。突出报道了北京一家建筑公司老板在京郊建设与法国完全一样的拉菲特城堡一事,对其家庭、生活、年轻时的经历以及建设该城堡型庄园过程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10.李扬万人集会大说英语。

  11.中国人体标本展览。

  12.皮尔卡丹1979年在北京让演员临时充当模特的黑白照片,当时人们新奇的眼光及服饰,如今北京各色新鲜事物和街头把势等。

  13.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师安德鲁谈大剧院建设心得。

  14.中国人开始习惯喝牛奶,百万农民养牛产奶形成产业。

  15.安徽农民的茶叶生产,以及法国游客在当地的愉快经历。

  16.中国山乡的美景,放牛小孩童的理想等。

  17.从中国20世纪50年代烧毁地契,到如今大众购买房产。

  18.城乡妙趣横生的片断,如深山道士,骑三轮车带着老伴的老先生等。

  从以上选题可以看出,《巴黎竞赛报》的这份年终特刊打破了法国人以往对中国的认识框框:旗袍、中餐、京剧加陆家嘴高楼,让人们发现了全新的、不断变化的、欣欣向荣并呈现多元化发展的人文中国。许多法国人乃至旧居大陆的中国人看到后都惊叹不已。有打破读者思维惯性的力量,或许这样的年终报道更有价值,也更值得中国媒体年终报道学习借鉴。

来源:中国记者 作者:杨骏 编辑:陈惠娟  1/26/20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本站|粤ICP备16010423号

GMT+8, 2024-4-16 13:07 , Processed in 0.083416 second(s), 9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