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登录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对话中国日报外籍图片专家Michael——我有机会看到中国的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5 20: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话中国日报外籍图片专家Michael:“我有机会看到中国的变化”



  记者:你知道我们通常都如何向外人介绍你吧?——这位是中国日报三十年来第一位外籍图片编辑。谈谈你怎么看待这份工作对你自身以及中国日报的意义吧。

  Michael Franklin:这份工作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惊喜而且非常偶然。你知道我以前从未来过中国,我对当代中国知之甚少。每当我和我的朋友们谈论起中国来,我发现我们大多对中国仅有的认识还停留在遥远的过去。我意识到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宝贵机遇,可以来到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而且在世界上日益扮演更为重要角色的国家来工作和生活。对于中国媒体,特别是中国日报,我觉得吸收更多的外国雇员这应该是一种趋势。作为一家相当一部分受众是外国读者的英文报纸,它需要更本土化、更具心理接近性的语言和更符合他们欣赏习惯的画面。我很高兴中国日报有这样的思路和能力来实现这一点。

  记者:一年前你第一次来中国,甚至第一次来亚洲,你对这里几乎一无所知。作为一名外国新闻摄影师,你对中国的哪些故事和话题特别关注?

  Michael Franklin:这个国家和它的文化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我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所以可能大家看起来稀松寻常的事对我来讲都是值得感兴趣的吧。我特别喜欢那些反映中国传统节日的题材,它们根治于你们的古老文化。我也喜欢感受和接触那些有故事的人。我对于财经类的话题不是特别感兴趣,除非它们能告诉我那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我想我还是更偏爱文化、历史和普通人的故事吧。

  记者:你熟悉我们每天的采编流程,每天9点30分头脑风暴,编辑记者们沟通选题;10点30分各版面编辑召开有值班编委参加的碰头会,初步定下当日的报道题目和图片意向;下午编辑、记者分头进行图片策划、收集和拍摄;下午5点开定稿会,顺利的话可以定下次日见报稿件和图片,但更多时候晚间还会出现变化,需要进一步协调。这个流程在中国的日报类纸媒体环境中几乎通用,它和欧美的采编流程相比,有大的出入么?以你的观察,它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Michael Franklin:这个工作流程和美国的报业在很多方面也是很类似的。早晚两次的例会可能更多是了解下当天的重要事件。我们讨论什么样的故事值得上头版以及什么样的选题更适合于拍摄到好的照片。随着新闻进展的不同,你还需要灵活处理头版文章和图片可能出现的变化,而那也是做新闻的困难和乐趣所在。我注意到有一点不同是,在美国,我们有时会选择一个选题进行事先的提前策划,然后根据选题派出摄影记者进行有的放矢的拍摄,以此来保证我们的画面反映的是该项主题或者政策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变化,而不是那些主题或者政策本身。我注意到我们的头版有许多时政类图片。

  记者:你在美国拥有近30年的新闻采编经验,你一定理解新闻人每当面对庸常的日子,特别是面对阶段性新闻淡季的那种痛苦。版面要求你提供精彩的画面,但偏偏你遇到了全世界风平浪静的一天。这种时候该怎么办?

  Michael Franklin: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于什么才是一张好照片的判断,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假如办公室有五位专业图片编辑来共同看一张照片。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是他看过的最棒的画面,另两位觉得还凑合,另外一位也许觉得这简直糟透了。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那也决定了我们看待每张照片的角度都不会相同。最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需要猜测版面喜欢什么样的照片。所以,那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尽量揣测版面的口味同时还要通过你专业性的眼光去挑选一张你能选出来的最好的照片。他们总是想要一张精彩的照片来做头版主照片,但那却不一定是当日最重要的新闻。而很多时候,最重要新闻却不一定能通过精彩的瞬间来表达。我每天都看纽约时报,他们也不是天天头版照片都很出彩。可能是配文的人物肖像,也可能一张日常的生活照片,但是画面都非常棒。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当这张照片有可能上头版的时候,和摄影记者说一定要努力用心拍。当然,可能我们做得很好,但最后还是达不到版面的要求。全世界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好在那不是做新闻的常态。图片编辑工作职能的一部分就是让那些非专业人士了解什么才是一张好的照片。当你那么做的时候,你不但要讲述图片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而且还需要让读者们了解它们的迷人之处在哪。那正是我们每天的工作。

  记者:你了解中国日报的定位,一方面这是一张国家级的英文报纸,肩负面向世界代表中国发声的职责,需要对国家负责;另外一方面,我们面向全球发行,主要受众对象是海外读者,我们需要照顾他们的阅读兴趣点和视觉习惯,尊重他们的价值观。两者之间如何寻求一种平衡?既能通过镜头让读者看到充满人性的、有趣儿的、不需渲染仍能打动人心的故事,与此同时也保证解读好政策、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Michael Franklin:那是对于我作为一名外籍图片编辑来讲最困难的一部分工作。我的职业生涯完全基于另外一套不同的操作体系。在美国,媒体不受政府意见的支配和控制,事实上,大部分媒体的读者是希望看到报纸来批评执政者。我来到中国后,注意到中国的媒体环境显然和国外不同,但也完全不是原来想象的样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的媒体开始越来越多的体现出监督政府作为的职能。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我理解和尊重国家级报刊的职责所在,但如果要成为一份更受读者尊敬并值得信赖的报纸,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努力——那就是讲述老百姓真实的故事。我相信尽管政府的政见不同,但全人类的需求总是相通。中国人喜爱他们的孩子,西方人也是;中国人想要开心愉快的生活,西方人也是。中国人需要面对的一些困难,西方人也需要面对。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更有趣的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一定会因此受到尊重。故事的精彩与否在于故事本身,我们一定能做出更有趣的、真诚的故事。

  记者:你如何理解媒体间的国际合作?比如中国日报和路透社的图片合作项目。你还记得《跳楼的新娘》那张照片吧?正是因为通过与路透社合作,那张照片才广为人知,被《TIME》评为年度十大惊讶照片,并最终问鼎荷赛。

  Michael Franklin:国际合作非常重要,通过与路透社的合作,很多照片在全球范围内被熟知,我在加州的朋友也看到了《跳楼的新娘》那张照片并大加赞赏。图片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会对参加大型的摄影比赛有一定帮助。特别是WPP获奖,那简直太不容易了。我在我曾经服务的圣地亚哥报服务了近30年,我们的摄影师都非常出色和努力,但是没有一个人曾经获得过WPP的奖项。那照片真的非常棒,它值得被全世界的人看到。

  记者:对于此次能入选荷赛突发新闻类奖项,摄影师李杨曾表示不仅为自己获奖开心,更高兴获奖照片的题材是来自于身边普通生活中阳光积极的内容。“作为突发新闻获奖的作品,它完全区别于战争和灾难的题材,我非常非常荣幸通过让这样一个温馨而略带惊险的见义勇为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有人情味的中国城市。”你怎么看她的这段话?

  Michael Franklin:我觉得她值得这张照片为她赢得的巨大荣誉,不仅仅因为她获得了国际大奖,而是因为她很好的通过画面讲述了这件事。她捕捉到了女人坠楼的可怕瞬间,同时也交代了很多好心人想方设法挽救她的感人过程。我想全世界的人都能通过这张照片感受到女人的绝望和拯救生命过程的漫长。使一张新闻照片变得有力的重要一点,就是给观者带去强烈的感情冲击,她的照片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看过的最好的照片之一。有的人也许会说,嗯~~她不过是格外幸运而已。是的,那么说也没错。但是要知道,当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获得幸运的机会时,他(她)做了什么,其实都是平时职业素养的积累和技能本能的反映。李杨值得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而跳楼新娘最终获救的事实使得整个事件更为圆满了。

  记者:你来中国已经一年了,这一年中你作为一名摄影师、图片编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一年中,应该说你看过很多中国摄影师的作品,你对他们有什么拍摄方面的建议么?特别是当他们面对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话题不断的国家,这样一个方方面面都值得去记录、去留痕的时代,如何保持一名摄影者的清醒?如何学会带着思考观看呢?

  Michael Franklin:收获太多了。作为一名图片编辑,我在这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有机会看到中国的变化。因为来中国之前,我对这里知之甚少。现在,我经常和我的朋友们交流我的所见所闻,我开始越来越多的理解中国人,我的很多朋友都说他们对于中国的很多观点都因为我的描述而发生了变化。我还在努力学习汉语,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如饥似渴。我觉得北京是一座充满魔力的城市,很多城市可能很美,但是我深深为北京着迷。我非常幸运和中国日报一起度过了它三十岁的生日、作为一员参与了一部画册的编辑。我看到了王文澜关于自行车和北京胡同的照片,徐京星关于体育明星、热点时政以及武治义关于各国政要的照片,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照片以及部门其他摄影记者的照片,让我钦佩他们的出色拍摄技能,而且深深尊敬他们几十年来为记录上至中国政要,下至普通百姓所作出的卓越工作。我可以看到新一代年轻摄影师身上所蕴含的潜质,他们充满热情且都颇具天分。我还欣赏了很多优秀的图片展,不仅包括新闻摄影还有很多艺术摄影图片展,很多非常有中国角度和创造力。去年我有幸去了北京的“古幡会”,那是一种非常类似于墨西哥小村庄里常举行的乡村聚会。那一天我全程都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相机,但是现在想来最难忘的瞬间应该是为路边的一位老太太拍照片。那时我马上就要离开了,但是在路边看到了穿着一身中国传统服饰的老太太,我比划着询问是否可以为她拍一张照片,并且幸运的得到了允许。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原因,让我始终都觉得这是我来中国一年来最喜欢的照片。可能因为那是第一次我和一位陌生中国人一对一交流吧。她有一张让人难忘的笑脸,我很有幸自己记录了下来。

  如果说我对中国的摄影师有什么建议的话,那么有以下的几点。中国的一些摄影师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说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摄影师都更优秀!对于他们来说,除了继续保持他们的这种状态之外,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但是有时候,我注意到有些中国的摄影师不是很在意图片的质量。很多跑焦,曝光过度以及完全没有认真思考就按下快门的情况会不时出现。甚至很多通讯社的图片,我也发现过这样的情况。对于这些人,我想说,很多人希望成为摄影师但他们没有机会,所以当你有机会以此谋生时请你尊重它并努力做到最好。永远重视图片的质量!除了图片质量之外,摄影师对世界抱有一份好奇心也非常的重要,而且他们也需要成为历史学家和社会学者。他们需要阅读新闻,发掘它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关联以及它如何才能显示出高速发展的中国的变化。迄今为止,我听到的最好的建议来自一位伟大的摄影师:“不要只告诉我它看起来是什么样,告诉我那是什么感觉。”

简介:美籍摄影记者、图片编辑Michael Paul Franklin从业30余年,在来华担任中国日报新闻图片中心助理图片总监之前,他一直是美国《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的图片总监并常年担任例如NPPA国家新闻摄影联盟顾问以及各项国际重大新闻摄影赛事评委。

个人官网 http://www.mpfranklin.com/

  作者:中国日报新闻图片中心主任助理、图片编辑关欣

  原载:《人民摄影报》2012年8月22日、8月29日第六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本站|粤ICP备16010423号

GMT+8, 2024-3-29 20:07 , Processed in 0.097407 second(s), 8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返回顶部